创新潮涌黄河口⑤|创新驱动激发利津发展新动能_耐高温工程材料_kaiyun·开云(中国)官方网站

产品展厅

PRODUCT CENTER

产品展厅

PRODUCT CENTER

创新潮涌黄河口⑤|创新驱动激发利津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 2024-02-09 04:14:26 |   作者: 耐高温工程材料

  实干争春早,创新向未来。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点抓好“十大创新”,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东营市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虎力全开”奋勇争先。为展示各地创新实干、事争一流的决心与干劲,大众网·海报新闻策划推出“创新潮涌黄河口”系列深度报道,聚焦东营市聚力创新发展的亮点举措。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利津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一个创新创业的沃土,正全面起势。

  利津县大力度支持创新、鼓励创新、引导创新,不断吸引和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在推动创新创业的同时,让利津大地上“长”出了源源不断的发展新动能。

  利津县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深入实施企业研发能力提升行动,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做大做强产业发展平台,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力。

  山东隆源橡胶有限公司是利津县重点培育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业从事输送带,橡胶板、管、带等橡胶制品研发、生产、销售及安装与技术服务。得益于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公司耐高温系列输送带技术取得了突破进展,有力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总经理禹振文告诉记者:“我们从起初的耐高温200度系列输送带逐步研发出现在耐高温300度输送带,并已顺利投产。耐高温450度输送带已进入中试阶段。可以说,我们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我们已经与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与乌克兰院士合作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共同研发耐高温输送带等特种输送带,突破了传统产品的限制,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山东隆源橡胶有限公司已拥有12项国家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并成功申报成为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理事单位。一项项新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企业产品竞争力,企业效益连年攀升。2021年公司实现产值1.6亿元,产品畅销欧洲、东南亚、南美洲、北美洲、非洲等地区,出口额近1亿元,比上年出口量增加了近40%。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近日,利津县首个千万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凤凰制药公司治疗糖尿病肾病中药新药芪黄胶囊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列入2022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获得无偿扶持资金2000万元;利华益集团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研发中心及试验车间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并与四川大学签订了联合共建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合作协议;黄河口滩羊产业技术研究院牵头成立的东营市创新创业共同体被市科技局批准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建有省级创新平台5家、市级创新平台27家。

  近日,东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正式发文公布2021年度第二批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位于利津县陈庄镇的东营华致化学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入选。

  东营华致化学新材料是一家集开发、生产、销售石油化工以及与石油化工助剂有关的表面活性剂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工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学院等研究机构开展横向联合,努力致力于石油化工添加剂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利津县围绕提升中小企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通过深入开展中小企业“双创”不断孵化创新型中小企业,加大企业培育力度,促进其向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建立和完善优质企业培育库,确立阶段性工作目标任务与举措,确保培育工作取得实效。

  加强政策支持。完善优质企业支持政策,建立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动的工作机制。落实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改革精神,推动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结合本地实际,着力在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优质企业发展壮大。

  开展精准服务。强化融资服务,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做好优质企业上市培育。加强创新服务,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和工业设计赋能专项行动,提升企业运用数字化和设计资源的能力。优化公共服务,支持服务机构开发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服务项目,广泛开展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服务

  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降低中小企业准入门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向纵深发展,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创新生态。认真总结培育企业的经验和做法,注重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利津县聚焦企业发展,大力实施“千百十亿”企业培育工程,通过分类施策、积极培育,实现企业规模、总量、质量同步提升。同时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鼓励企业开展大数据应用改造,加速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三阳纺织有限公司的高档生态面料智能生产线技术改造、山东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工艺车间升级改造项目都是进行生产数字化改造、数字赋能产业的生动实践。

  在利津荣达新材料有限公司,煅后焦成型工艺生产车间的工人们正忙着把运往外市进行焙烧工艺再加工的预焙阳极半成品装车。“以公司现有的生产线,只能完成煅烧工艺和成型工艺两个环节,技术含量高的焙烧工艺还得依赖外力,等到今年技改项目完成后,就能破解这个‘卡脖子’难题了。”该公司副总经理王耀伟说。

  今年利津荣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1.05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预焙阳极技术化智控升级项目。项目计划10月初建成投产,引进DCS集中分散控制系统、智能燃烧控制系统等14台(套)生产设备,再加上公司自主研发的预焙阳极成型生产系统和技术优化智控升级系统软件的应用,完成焙烧工艺生产线的组建。投产后生产期年平均利润可达3500万元。

  技术的改造升级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王耀伟算了一笔实在的经济账,以前,他们加工的半成品运往滨州代加工,一吨的成本在510块钱左右,按照年产30万吨来算,一年就要1.53亿元,这还不包括运输费用。而公司通过技改组建新的生产线,不仅能节省这笔高额代加工费用,形成自身完整的产品链,还能将产品的一级合格率再提高20%左右。

  去年利津县投资8.6亿元支持企业进行工业技术改造,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其中多个技改项目获评全市优秀技改项目,喜获1400余万元的奖励资金。今年利津县持续优化能耗管控,加快淘汰低效落后动能,抓好总投资40亿元的30个技改项目,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为推动技改项目提速增效,他们建立项目跟踪长效机制,争取做到“周周有跟踪,项项有落实”,帮助企业降本减负,促进技改项目早日竣工投产。

  利津县聚焦产才融合发展,用活高层次人才,突出依企引才、以才引才,实施人才科技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计划,“家燕归巢”行动,加快引进一批能够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端人才项目,力争实现泰山人才工程破题,让更多在外人才回乡创新创业。

  “我们每年都会与国内多家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引进本科以上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说起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山东省东营市一大早乳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韩佳栋深有感触,“仅去年一年,我们就引进销售体系和生产体系的专业人才40多个,研发出塔什米牌常温酸奶、好益多牌72小时发酵的乳酸菌饮料,获得专利20余项,同时专业技术领域人才的加入降低了我们的设备故障率,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为占领更大市场,扩大产能,解决企业面临的相关技术难题,一大早乳业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对接专业技术人才,聘请伊利、蒙牛、三元等知名乳品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帮助提高企业在生产、工艺、设备、研发和销售等方面的整体水平。同时,不断组织公司各层级管理、技术人员,分批前往国内知名学府学习深造,增强知识储备,到蒙牛等成功企业参观学习,寻找自身差距,找到突破的方向。

  人才的引进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这样的案例在利津县不是个案。利津县以“高质量人才助推高水平发展”为主线,把人才招引的每个环节做实做透。聚焦高端人才,突出市场化、社会化,聘用第三方机构开发人才智能对接系统,打造“引才数字大脑”,引入汇聚5万余名高端人才的资源库,为县内重点企业精准推送匹配专家信息。同时,整合各人才要素资源,打造人才服务融联体——利津人才创智港,提供项目对接、人才引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不断加强对引进的人才持续跟踪问效,主动帮助引进的高端学者申报上级重点科技项目。

  为使人才结构与高水平发展需求相匹配,利津县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对接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外重点高校院所,建成利华益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加速引流高校智力资源。为破解县域人才承载力不强的困境,利津县构建雁阵型产业人才平台,建成黄河口滩羊产业技术研究院、黄河三角洲人居环境研究中心等12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研发综合体,50处村居专家工作室,引进37个高校院所115名教授专家,培育齐鲁乡村之星佟福兴等51名“土专家”“田秀才”,让引育的人才在各层面都能实打实发挥才智,真正的完成“一点布局、全县共享”。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