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赛生物(688065):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注册稿)
股票简称:凯赛生物股票代码:688065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athay Biotech Inc.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蔡伦路1690号5幢4楼) 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 募集说明书 (注册稿) 联合保荐人(承销总干事)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心三路8号卓越时代广场(二期)北座 声 明
本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本募集说明书及别的信息披露资料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公司实际控制人承诺本募集说明书及其他信息公开披露资料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对应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保证募集说明书里面财务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对这次发行所作的任何决定或意见,均不表明其对注册申请文件及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保证,也不表明其对本公司的盈利能力、投资价值或者对投入资产的人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股票依法发行后,本公司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本公司自行负责;投资者自主判断本公司的投资价值,自主作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股票依法发行后因本公司经营与收益变化或者股票在市场上买卖的金额变动引致的投资风险。
公司特别提请投资者注意,在作出投资决策或价值判断之前,务必仔细阅读本募集说明书正文内容,并关切以下重要事项。
1、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相关事项已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发行人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和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这次发行已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通过,并已取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的批复。
2、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发行对象为上海曜修,系发行人实际控制人 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控制的企业,发行对象以人民币现金方式认购公司这次发行的股票,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构成关联交易。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 660,000.00万元(含本数),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拟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贷款。
3、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 A股股票的定价基准日为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决议公告日。发行价格为 43.34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百分之八十(定价基准日前二十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定价基准日前二十个交易日股票交易总额/定价基准日前二十个交易日股票交易总量)。如公司股票在定价基准日至发行日期间发生派息、送股、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除权、除息事项,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发行价格将作出相应调整。
2023年 6月 27日,公司 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 2022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议案》,赞同公司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除回购专用账户的股份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1.80元(含税)。2024年 6月 27日,公司召开 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 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议案》,赞同公司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除回购专用账户的股份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1.90元(含税)。鉴于公司前述权益分派方案已经实施完毕,依据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在市场上买卖的金额及数量调整相关条款,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由 43.34元/股调整为 42.97元/股。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含本数)。
若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份总数因监管政策变化或根据发行注册文件的要求予以变化或调减的,则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份总数及募集资金总额届时将相应变化或调减。
4、本次发行的股票数量按照募集资金总额除以发行价格 42.97元/股确定,拟认购股数不超过 153,595,531股(含本数),不超过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30%,最终发行数量上限以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的发行数量上限为准。在前述范围内,最终发行数量由董事会依据股东大会的授权与保荐人(承销总干事)协商确定。
若公司股票在本次董事会决议日至发行日期间有送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等除权事项,以及另外的事项导致公司总股本发生明显的变化的,则这次发行数量上限将进行相应调整。若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份总数因监管政策变化或根据发行注册文件的要求予以变化或调减的,则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份总数及募集资金总额届时将相应变化或调减。
5、本次发行完成后,发行对象认购的本次发行的股票自发行结束之日起六十个月内不得转让。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证券监督管理的机构对这次发行股票的限售期有最新规定、监管意见或审核要求的,公司将根据最新规定、监管意见或审核要求等对限售期进行一定的调整。
发行对象认购的这次发行的股票在限售期届满后减持还需遵守相关法律和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证券监督管理的机构的相关规定。
发行对象认购的这次发行的股票,因公司分配股票股利、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情形所衍生取得的股票亦应遵守上述限售期的安排。
6、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 660,000.00万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拟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贷款。
7、根据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交易安排,CIB和招商局集团在这次发行经上交所审核通过且取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的批复后分别以公司股票和现金方式向上海曜修出资,CIB出资完成后公司控制股权的人由 CIB变为上海曜修,公司实际控制人仍为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这次发行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明显的变化,亦不会导致公司股权分布不具备上市条件。
8、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完成后,这次发行前滚存的未分配利润将由公司新老股东按发行后的股票比例共享。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司利润分配政策,建立科学、持续、稳定、透明的分红决策和监督机制,积极回报投资者,根据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逐步加强长期资金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落实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关事项的通知》(证监发[2012]37号)、《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指引第 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2022年修订)》以及《公司章程》等相关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并结合公司纯收入能力、公司经营发展规划、股东回报以及外部融资环境等因素,公司制定了《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来三年(2023年-2025年)股东回报规划》。
9、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的有关法律法规,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不会导致公司控制股权的人和实际控制人发生明显的变化,不会导致公司股权分布不符合上市条件。
10、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完成后,公司总股本将会有所增加,股东即期回报存在被摊薄的风险。关于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摊薄即期回报分析及填补回报措施的详情。详见本募集说明书“第七节与这次发行相关的声明”之“六、发行人董事会声明”。
特别提醒投资者仔细阅读本募集说明书“第六节 与这次发行相关的风险因素”全文,并着重关注以下风险:
2023年 7月,公司与招商局集团签署了《业务合作协议》,主要内容如下:(1)招商局战略采购上市公司生物基聚酰胺材料:招商局将尽最大的商业努力推广和落实 “1-8-20目标”(即招商局采购并使用凯赛生物的产品中生物聚酰胺树脂的量前三年分别不低于 1万吨、8万吨和 20万吨);(2)招商局集团将协调集团内关联金融企业,以有市场竞争力的融资利率为上市公司及其投资的项目提供融资服务。2024年 9月,公司与招商局集团进一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对战略资源导入的具体实现方式、项目对接工作机制、招商局集团促进相关采购落地的方法等进行细化。
截至本募集说明书签署日,招商局集团的多个相关单位已与公司就多个产品做洽谈或实验性采购,未来各方将按照上述协议约定开展合作。如未来协议各方未能有效执行《战略合作协议》和《业务合作协议》中的相关联的内容,或者相关协议中内容的执行效果未能达到预期,或者双方合作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及有关政策的变化而有所放缓,则可能对公司未来的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化推广进程没有到达预期及新增产能无法消纳的风险 公司的系列生物基聚酰胺产品目前处于产业化推广阶段,尚未进入稳定运营期。
报告期各期末,主要受生物基聚酰胺产品减值影响,公司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呈上涨的趋势,整体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有所增长;此外,由于生物基聚酰胺尚处于下游应用开发阶段,相关产线产能利用率较低,因此该类产品单位成本高、售价较低,报告期内生物基聚酰胺产品毛利率为负值,对公司报告期内经营业绩带来一定压力。
公司生物基聚酰胺产品具有原料可再生、产品可回收、成本可竞争的优势和轻量化的特点。公司同下游的产业客户密切协作,积极推动样品试制等工作,为后续规模商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下游化工材料生产商对于选用新品类原材料涉及供应商认证、产品验证等多个导入流程,且通常需对生产设备、工艺条件等进行摸索并相应作出调整;此外,系列生物基聚酰胺作为新产品,相关行业技术及应用标准也在逐步推广完善过程中,因此系列生物基聚酰胺产品的产业化推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若系列生物基聚酰胺等产品商业化推广进程没有到达预期,新建产能无法及时消纳,生物基聚酰胺产品负毛利的情况难以改善,对该类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进一步增加,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假设除“年产 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年产 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及年产 30万吨生物发酵硫酸盐项目”、“年产 240万吨玉米深加工及年产 500万吨生物发酵液项目”投产外,公司经营情况无变化,根据测算,当新建产能的产能利用率低于约 15%时(仅为论证公司新增产能无法消纳的风险,不代表公司对今后年度经营情况及趋势的判断),预计公司总体毛利水平较 2023年将有所下降。
报告期各期,公司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金额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6.89%、10.09%、12.75%和 10.39%,固定资产折旧对公司经营业绩有一定影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建工程账面价值 564,188.91万元,公司在建工程规模较大;公司期末在建工程最重要的包含“年产 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年产 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及年产 30万吨生物发酵硫酸盐项目”、“年产 240万吨玉米深加工及年产 500万吨生物发酵液项目”等项目,上述项目建成后公司固定资产规模将大幅度的增加,使得固定资产折旧也相应增加。公司在建项目的实施具有不确定性,如果项目投产后经济效益没有到达预期,则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将对公司业绩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企业存在因折旧金额大量增加而导致业绩下滑的风险。假设除“年产 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年产 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及年产 30万吨生物发酵硫酸盐项目”、“年产 240万吨玉米深加工及年产 500万吨生物发酵液项目”投产外,公司经营情况无变化,根据测算,当新建产能的产能利用率低于约 15%时(仅为论证公司新增固定资产折旧的风险,不代表公司对今后年度经营情况及趋势的判断),受新增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预计公司总体毛利水平较 2023年将有所下降。
公司对外销售的基本的产品包括系列生物基聚酰胺及其核心单体系列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和生物基戊二胺等。系列生物法长链二元酸产品的下游主要为高性能聚酰胺、热熔胶、香料、涂料、防锈、润滑剂等行业,系列生物基聚酰胺产品的下游主要为汽车、电子电器、纺织、薄膜、环保涂料等行业。该等行业需求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及社会消费水平变化等因素影响,若未来出现宏观经济下滑、货币政策调整、产业扶持政策取消或力度下降等不利因素,将造成下游市场需求下降,公司业绩将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公司主要从事合成生物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利用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新材料的企业之一。近年来,合成生物领域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吸引了部分企业和资金进入这一领域。若未来突破行业壁垒的新进入者持续增加,合成生物领域的市场竞争将呈加剧态势,从而可能导致相关产品价格出现波动,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
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36.52%、36.05%、28.90%和 32.19%,存在一定波动。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毛利率变动主要受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波动、下游市场需求波动、太原技术年产 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项目产能爬坡、生物基聚酰胺新产品尚处于推广期等因素影响。若未来公司下游市场需求出现重大不利变化,主要原材料或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生物法癸二酸产能爬坡或生物基聚酰胺产品市场拓展进度不及预期,则公司毛利率水平存在下降的风险。
公司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单体生物基戊二胺的大规模产线已投产,开始贡献销售收入,上述产品产能利用率提升的过程仍可能存在一定的设备调试、技术工艺调整优化等问题需要解决,存在达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年产 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年产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等项目正在建设中。太原技术年产 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项目于 2022年三季度建成,乌苏技术年产 3万吨长链二元酸和 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于2023年四季度建成,目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若上述项目受人员组织、供应商设备加工运抵、土建安装速度、外部基础设施配套以及宏观环境、贸易和行业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项目建设或产能爬坡进度不达预期,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存在产品销往境外和部分原材料进口的情形,报告期内,外币兑人民币汇率存在一定波动,公司各期发生汇兑损益-1,413.74万元、8,296.96万元、2,959.26万元和1,352.00万元。若人民币汇率未来发生较大变化,将会引起公司以外币结算的外销收入和以外币结算的境外采购价格波动,外汇收支相应会产生汇兑损益,进而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完成后,公司总股本和净资产将有所增加,若公司业务规模和净利润未能获得相应幅度的增长,预计本次发行后公司的每股收益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股东即期回报存在被摊薄的风险。
八、本次发行方案取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以及尚需呈报批准的程序........... 65 九、本次发行不存在《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第十一条(三)至(六)的情形,符合《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 18号》第二条规定要求 ............. 65 第三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 ........................................................ 66
Cathay (HK) Biomaterial Co. Ltd,公司全资子公司之一
Cathay Industrial Biotech(UK)Limited,公司全资子公司之一
凯赛生物产业有限公司/Cathay Industrial Biotech Ltd.
XIUCAI LIU(刘修才)、XIAOWEN MA及 CHARLIE CHI LIU,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HBM Healthcare Investments (Cayman) Ltd.
江苏鼎建企业管理有限公司,2023年 4月前曾用名西藏鼎建实业 集团有限公司、西藏鼎建实业有限公司、西藏鼎建企业管理有限 公司
与凯赛生物有销售往来的 E.I.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及 其关联或附属企业,国际化工新材料行业龙头企业;2022年 11 月,与公司产生销售往来的杜邦移动和材料事业部(M&M)已 被塞拉尼斯收购
与凯赛生物有销售往来的 EMS-CHEMIE (North America) Inc、 EMS-CHEMIE AG,全球知名化工材料公司
与凯赛生物有销售往来的 Evonik Resource Efficiency GmbH、赢 创特种化学(上海)有限公司,全球领先的特种化工企业之一
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人们的设计蓝 图,进行在细胞水平上的遗传操作及进行大规模的细胞和组织培 养,细胞工程代表着生物技术最新的发展前沿,伴随着试管植 物、试管动物、转基因生物反应器等相继问世,细胞工程在生命 科学、农业、医药、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
生物化工(Biological Chemical Engineering)是一门以实验研究 为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并重,综合遗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 程与工程技术理论,通过工程研究、过程设计、操作的优化与控 制,实现生物过程的目标产物。生物化工在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 中起着关键作用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 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
能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统称。是能起聚合反应或缩 聚反应等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是合成聚合物如聚酰 胺所用的主要原料
单体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过程称为聚合过程,生成的高分 子化合物叫聚合物(如聚酰胺)
合成生物学技术是综合了科学与工程的一个崭新的生物技术,借 助生命体高效的代谢系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生命体以设计 合成,使得在生物体内定向、高效组装物质、材料逐步成为可 能,合成生物技术应用于生物基材料、生物燃料、生物医药等多 个领域
英文名是 Biological Manufacturing,指以生物体机能进行大规模 物质加工与物质转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工业商品的新行业
也叫长碳链二元酸、脂肪族二元酸,英文缩写为 LCDA,通常指 含有十个或以上碳原子的脂肪族二元羧酸,本募集说明书中指含 有十至十八个碳原子的二元酸
俗称尼龙(Nylon),英文名称 Polyamide,简称 PA,它是大分子主 链重复单元中含有酰胺基团的高聚物的总称
高温聚酰胺(HTPA)是一种耐热聚酰胺,亦称半芳香聚酰胺, 可长期在 150℃环境上使用的工程塑料。在热、电、物理及耐化 学性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特别是在高温下仍具有高刚性与高强 度及极佳的尺寸精度和稳定性,包括 PA10T、PA12T等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 条、第十三条、第四十条、第五十七条、第六十条有关规定的适 用意见——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 18号》
2021年 12月 31日、2022年 12月 31日、2023年 12月 31日及 2024年 6月 30日
特别说明:文中公司简称泛指母公司及其下属公司。本募集说明书中部分合计数与各加数直接相加之和在尾数上有差异,或部分比例指标与相关数值直接计算的结果在尾数上有差异,这些差异第一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
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技术进 出口;生物基材料技术研发;生物基材料制造;生物基材料销售;生物化工 产品技术研发;合成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合成材料销售;基础化学 原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等许可类化学品的制造);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不 含危险化学品);专用化学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化工产品生产(不含 许可类化工产品);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工程塑料及合成 树脂制造;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销售;合成纤维制造;合成纤维销售;高性 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制造;非居住房地产租赁
截至报告期末,发行人总股本为 583,378,039股,CIB持有发行人 165,199,321股股份,占发行人股份总数的 28.32%,为发行人控股股东。
The offices of Vistra (Cayman) Limited, P.O.Box 31119 Grand Pavilion, Hibiscus Way, 802 West Bay Road, Grand Cayman, KY1-1205 Cayman Islands
XIUCAI LIU(刘修才)、XIAOWEN MA、CHARLIE CHI LIU
2024年12月 16日,根据既定交易安排,CIB与上海曜修签署《股票出资协议之补充协议暨股份转让协议》,CIB将其所持有的公司116,655,640股股份转让给上海曜修,以作为其对上海曜修的出资;截至本募集说明书签署日,上述相应股份已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完成过户登记手续,上海曜修工商变更登记准备工作尚在进行中。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上海曜修持有发行人 20.00%股份,CIB直接持股比例下降为 8.32%,公司控股股东由 CIB变更为上海曜修,上海曜修的基本情况参见“第二节 本次证券发行概要”之“二、发行对象及与发行人的关系”之“(一)发行对象的基本情况”。
截至本募集说明书签署日,发行人实际控制人为 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其通过上海曜修及 CIB间接持有发行人 28.32%股份,并通过控制员工持股平台济宁伯聚、济宁仲先、济宁叔安间接控制公司 2.50%股份,实际控制人 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控制发行人合计 30.82%股份的表决权。
根据本次发行方案,本次发行完成后,假设按发行数量上限 153,595,531股计算,上海曜修将持有发行人 36.67%的股份,CIB直接持股比例下降为 6.59%,控股股东上海曜修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数量和比例预计将进一步提升。
本次发行完成后,假设按发行数量上限 153,595,531股计算,实际控制人 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及其控制的企业合计控制发行人 45.24%的股份,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公司主要从事合成生物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利用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新材料的企业之一。目前公司的系列生物法长链二元酸产品在全球长链二元酸市场已占据主导地位,公司与杜邦、艾曼斯、赢创、诺和诺德等主要下游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除系列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外,公司已经在全球率先实现了生物基戊二胺、系列生物基聚酰胺的产业化生产,并开发了系列生物基聚酰胺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轻量化运输、绿色建筑、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从事的业务属于生物基材料制造(C283);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所从事的业务属于生物基合成材料制造(3.3.8);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2021年 3季度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公司属于化学纤维制造业(C28)。
国家及行业内主管部门发布的与公司所处行业相关的主要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具体情况如下:
面向重大需求加强关键技术突破。鼓 励企业围绕纤维新材料、功能性纺织 品、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加快研发创 新,形成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成 果。……提升聚乳酸纤维、莱赛尔纤 维、生物基聚酰胺纤维、对苯二甲酸 丙二醇酯纤维、海藻纤维、壳聚糖纤 维等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的研发、 制造和应用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 部、发展改革 委、财政部、生 态环境部、农业 农村部、市场监 管总局
推动生物基材料与传统化工产业体系 耦合发展,与多领域强化融合赋能, 提升供给质量、丰富供给种类、培育 创建品牌,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 丰富基于非粮生物质的乳酸、戊二 胺、聚羟基脂肪酸酯等生物基化学品 及聚合物品种,稳定提高聚合物加工 性能,在塑料制品、纺织纤维等领域 规模化应用
发展改革委、工 业和信息化部、 生态环境部、住 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中
到 2025年实现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关 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单位国 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 2020年下降 18%,单位 GDP能源消 耗下降 13.5%;到 2030年,进一步研
究突破一批碳中和前沿和颠覆性技 术,形成一批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低碳 技术解决方案和综合示范工程,建立 更加完善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 针对石油化工、煤化工等高碳排放化 工生产流程,研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 制氢技术、原油炼制短流程技术、多 能耦合过程技术,研发绿色生物化工 技术以及智能化低碳升级改造技术
生物基材料替代传统化学原料、生物 工艺替代传统化学工艺等进展明显; 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突破生物 制造菌种计算设计、高通量筛选、高 效表达、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有序 推动在新药开发、疾病治疗、农业生 产、物质合成、环境保护、能源供应 和新材料开发等领域应用
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绿色制造体系基 本建成,完善工业绿色低碳标准体 系,推广万种绿色产品,绿色环保产 业产值达到 11万亿元。发展聚乳酸、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羟基烷酸、聚 有机酸复合材料、椰油酰氨基酸等生 物基材料
严厉打击违规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 的塑料制品;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 广可降解塑料,严格查处可降解塑料 虚标、伪标等行为
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 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 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 要》
推动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品质特殊 钢材、高性能合金、高温合金、高纯 稀有金属材料、高性能陶瓷、电子玻 璃等先进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取得 突破,加强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 维及其复合材料、生物基和生物医用 材料研发应用
将 2020年底、2022年底和 2025年设 置为三大关键时间节点,对部分不可 降解塑料制品有序禁止和限制
将采用发酵法工艺生产小品种氨基酸 (赖氨酸、谷氨酸、苏氨酸除外)、生 物可降解塑料及其系列产品开发生产 与应用、天然食品添加剂新技术开发 与生产列为鼓励类产业
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障公众健 康,维护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 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 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 展
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水污染,保护 水生态,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公众 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 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预防和 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保障人民群众 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
促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 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 社会可持续发展
突出国家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导向, 选择信息技术、生物和医药技术、新 材料技术、先进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 域作为发展重点,解决事关国家长远 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前沿性和 前瞻性高技术问题为核心,攻克前沿 核心技术,抢占战略制高点
加强对监控化学品的管理,规范监控 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活动,保 障公民的人身安全,保护环境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力量,强调要立足国情, 努力实现重点领域快速健康发展,包 括大力发展生物产业,推进生物制造 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
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 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 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
合成生物学是一门汇集生物学、基因组学、工程学和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学科,其实现的技术路径是运用系统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以基因组和生化分子合成为基础,综合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和生物信息等技术,旨在设计、改造、重建生物分子、生物元件和生物分化过程,以构建具有生命活性的生物元件、系统以及人造细胞 或生物体。近些年,基因编辑、DNA合成、人工智能、精密发酵等相关领域的一系列 技术创新,为合成生物学提供了新技术和工具,这些基础技术和工具的发展和应用加 速了合成生物学的商业化落地进程。 合成生物学技术应用涵盖平台开发、医药、化工、能源、食品和农业等重点领 域,通过改造微生物(细胞)来进行发酵生产(即生物制造)成为合成生物学最先落 地也是近年来最重要的应用场景。生物制造以改造后生物体作为高效细胞微工厂,进 行定向化、高效化、大规模化物质加工与转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工业商品。 图:生物制造示意图 根据麦肯锡的数据,原则上全球经济物质投入中的 60%可由生物产生,加之其生产过程绿色、条件温和、原材料取得便利,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广阔。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数据,2021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达 95亿美元,该机构预计 2026年达到307亿美元,对应 2021-2026年 CAGR为 26.5%。
相比传统化工,生物制造具有低成本、可持续的优势。合成生物学在化工领域的应用主要包含材料、化学品、化工用酶、油类和润滑剂等多方面。如利用改造后的酵母或其他微生物生产化学品、材料和油类,通过定向进化结合高通量筛选寻找在高温高酸等特殊场景下拥有高活性的酶等。根据 OECD的报告,生物制造可以降低工业过程能耗、物耗,减少废物排放与空气、水及土壤污染,以及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OECD预计 2030年世界上 35%的化工产品将被生物制造产品所取代,生物制造产业将逐步形成可再生资源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
可持续已经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做出多种类型的可持续承诺,麦肯锡 2021年的调查发现近 50%的领先企业承诺减少包括与原料和原料上游生产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承诺企业数量从 2016年到 2021年以 3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在这种趋势下,生物制造的可持续优势不仅仅有利于企业自身,对整个产业链更加重要。
承诺在 2025年之前,平均每件产品的碳足迹减少 15%,90%的产 品将采用可持续的技术、材料、设计或制造方法,实现自营业务 的碳中和
承诺到 2025年,为了减少 5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将对环保材料 的使用增加到占所有关键材料(聚酯、棉花、皮革和橡胶)的 50%
与 Genomatica合作研发推出以植物为原材料的尼龙来取代传统的 尼龙面料。Lululemon制定的目标要求 2030年 100%使用可持续材 料制造产品
宣布将在 2030年之前放弃原始的石油基塑料,改用再生塑料(例 如 rPET)或者生物基材料制造儿童玩具
公布了到 2030年,每辆乘用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较 2020年平 均减少 50%的目标,将通过包括产品阵容电动化、充电能源绿色 化、电池技术升级,在生产过程中广泛采用循环材料及可再生能 源等举措完成
宝马设定了降低供应链二氧化碳排放的明确目标,通过使用创新 材料,在车辆生产过程中便实现碳足迹的减少。宝马所使用的部 分材质由植物纤维与生物基聚氨酯基质制成
公司主要产品有系列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和系列生物基聚酰胺。公司的主要产品中,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的最主要下游应用领域为聚酰胺领域,在金属加工液、香料和热熔胶等领域也均有应用;聚酰胺是五大工程塑料之首,下游应用涵盖汽车、电子电气、工程材料等多个领域。近年来,生物基聚酰胺的渗透率逐步提升,生物基聚酰胺相较于传统石油基聚酰胺材料性能更加优异,有望逐步渗透汽车、工程、电子电气等大应用场景。根据华安证券预测,2025年生物基尼龙市场空间有望达到 215.91亿元。
- 上一篇: 1月2日塑料期货收盘上涨009%报8164元
- 下一篇: 五星一码不定位核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