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体会登录网址hth:
七月,新疆尔自治区塔城地区额敏县郊外的G335国道旁,瀚海无垠,戈壁染绿。道路两旁,一排排白色风机如同风车巨人,伫立在茫茫旷野之上,延伸至地平线尽头,风车叶片周而复始地飞舞,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中广核新疆玛依塔斯风电场就坐落在北疆这一片高山环绕的土地上,一群年轻人守护着66台风力发电机组,在这里书写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水平发展的时代篇章。
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一环。习强调,要“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疆是中国风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风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于推动能源结构从“高碳”向“低碳”“零碳”转型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风电产业的选址就是这样,越是条件恶劣的地方,越是有价值”,走进玛依塔斯风电场,场长许咏介绍了选址在这里的原因,“玛依塔斯这边先天的自然禀赋实在太好了,‘老风口—玛依塔斯’风区是新疆十大风区之一,自古以来就以风力强劲、维持的时间长而闻名,最大风速可达40米/秒,时常出现8级以上大风。”
谈起玛依塔斯风电场的建设历程,曾在2011年参与建设的工程师王永明打开了话匣子:“我记得很清楚,玛依塔斯风电场一期是2011年6月开工的,我们当时对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是有心理上的准备的,但还是低估了施工的难度。因没有成熟的施工标准,如何建设电站、厂区宿舍、储电池等,都需要一点点摸索。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形成了一系列建设标准,为后续的二期项目铺平了道路。”
玛依塔斯风电场场长许咏进一步介绍:“考虑到一期风电项目抗寒抗风雪的难度,二期项目对各参数和技术都进行了调整,少走了不少冤枉路。”截至2024年,玛依塔斯风电场已平稳安全运营13年,年均发电小时数达3500小时以上。
2023年,中广核新疆玛依塔斯风电场的老场长刘学涛调任至90公里外的老风口风电场担任场长。老风口风电场总投资16.37亿元,共有12名员工。相较于玛依塔斯风电场,这里的员工平均岁数明显年轻,只有28岁。
“这里的冬天很漫长,在预警会有暴风雪的时候,我们会提前储存食物,但也只能储存米面粮油和白菜之类的耐储存食材。夜晚躺在宿舍,就能听着窗外的狂风怒号。”新疆公司安全总监潘欣全介绍道。
在被问及工作感受时,刚来这里工作一年的新员工张腾飞有些拘谨:“这里的冬天物质上匮乏,在基层工作,家人一开始对我的工作环境也是日夜牵挂,但一想到那么多前辈和战友都在这里坚守,我感到这就是我们国企人的使命。”
冬季这边会刮一种叫“闹海风”的风,狂风伴随着大雪,能见度不足五米,身处其中,人甚至有窒息的风险。老风口风电场职工常会配合公安、林业部门承担雪地救援任务,刘学涛介绍说:“有一次,我们接到了在这边踏勘团队的求救电话,当时我们有七位同事出动救援,人与人之间只可以通过绳索连接,绑到铲车上,冒雪前行。那时候天地白茫茫一片,道路都被雪填满了,我们只可以摸索着靠记忆去寻找。在奋战了6个小时后,终于找到了被困人员。找到的那一刻,一群人的眼泪齐刷刷地掉了下来。”
当被问到为何当“风雪中的逆行者”,党员说:“救人不需要理由。身处生命禁区,作为国企员工,我们理应把人力和救援技术贡献出来,充实当地的救助体系。”
创新发展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5年2月,新疆尔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方面推进美丽新疆建设的实施建议》,精确指出要“吸引创新要素向绿色低碳领域集聚,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加快关键研发技术和创新示范推广”。
中广核新疆玛依塔斯风电场员工在枯燥的工作氛围、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将工匠精神与创新活力相结合,谱写出用科学技术创新引领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运维检修经理刘勇峰是玛依塔斯“风之翼”创新工作室的成员,在日常生活中,他和伙伴发现,随着风电机组运行时间的增加,风机滑环磨损问题会慢慢的严重,必须对滑环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如果不合格的风机滑环安装在机组上,就会埋下故障隐患。
刘勇峰介绍道:“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工作室研发了滑环检测设备,可一起进行14回路直流电阻测量,测量精度达到0.01毫欧。运维人员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对滑环相应轨道来维护,大幅度的提升了维护效率。”这一专利成功填补了风电场在滑环检验测试方面的空白,使每个风电场都具备了滑环自主检验测试能力,不受主机研发、厂家和供应商技术依赖,每年至少为风电场减少经济损失5万元。
风电场冬季常年处于温度在0度至零下30度间、湿度在50%-90%的典型结冰环境。此前,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的除冰技术主要是依靠人力除冰和电热除冰,人力除冰效率低、安全性差,电热除冰能耗高。
据场站安全专工张泉介绍:“‘风之翼’创新工作室敏锐发现了这一痛点难题,研发出一种风电叶片高效除冰装置,采用热风机、贴片式加热器、叶片表面超疏水涂层的协同加热方案,大大降低因结冰导致的年平均停机时长约180小时。”按风电场66台机组计算,可年增发电量1700万千瓦时,这一专利每年可提升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
在场站员工的集体努力下,玛依塔斯场站连续6年获得中电联全国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竞赛奖项,其中获得一等奖4次、二等奖2次。
边疆条件艰苦,但国企人身体力行扎根戈壁,正是为了贯彻协调发展理念,破解当地“资源富集与经济滞后”的矛盾。2024年12月,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强调,国有企业要“着力增强战略支撑托底能力,坚决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全力维护国家安全,扎实做好民生服务和基础保障,更好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在中广核新疆老风口风电场的员工心目中,“服务好老百姓”是一个矢志不渝的朴素愿望。
老风口风电场场长刘学涛介绍:“我是从玛依塔斯风电场过来的,那边建设得早,建设过程可谓筚路蓝缕、创业维艰。老风口风电场也同样一直传承着这种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用我们的辛勤劳动为边疆绿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刚开始来的时候,我也有很多不适应。帮助我成长最多的人是我的师傅”,张腾飞老家在甘肃,2024年毕业于东北电力大学,回顾到风场工作,他说:“师傅不但教会了我如何检修设备、处理故障,最重要的是他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影响很大。”
同样是新人的郑刘杰表示,场站的传承文化做得特别好:“场站很重视基层党建学习,用党的理论引领安全生产。我一来到这里,前辈们就对我说,这里牧区的基础设施薄弱,我们多发一度电,当地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就多一份力量。”
有了这些风电人的坚守,中广核新疆老风口风电场的发电效率突飞猛进。2024年发电量6.6亿千瓦时,累计发电量9.2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8.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89.7吨,氮氧化合物约134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73.5万吨,减少碳尘排放量约19.5吨。
当被问到对未来的期许时,老风口的场站人员给出了动人回答:“我们的愿望是,这里发的每一度电,能让传送到那里的人们有获得感。在每个漆黑的夜晚,能照亮大家前行的路;在遇到风雪肆虐的夜晚,能让老百姓有个温暖的家;让每一个夜归人回家时,都能看到那一片明亮温馨的灯火。”
上一篇:海拔4650米的高原上 一群年青人“听风说”
下一篇:万居隆获得降噪静音空气源热风机专利热风机降噪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