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关于全力发展我市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引领建筑业向智能化建造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建议》(第16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5-11 04:59:28 |   作者: kaiyun官方

  您提出的《关于全力发展我市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引领建筑业向智能化建造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所提出的建议,我局高度赞同。您对我市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进行了深度的调研,所提建议反映出您对我市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的重大关切,对此我局深表感谢!

  装配式建筑是指绿色建造技术,是我国大力推动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改革举措,是用预先制作的构件、部品部件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使用的建筑。通过装配式建造,提升施工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能耗,特别是减少砂、石、土壤等自然资源的消耗,以此来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实现建筑垃圾零排放,对环境零污染。

  1.材料节能:以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为例,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与混凝土结构建筑建筑相比,其结构体系主要由钢制材料如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钢桁架等构建组成。其维护体系主要有标准的预制外墙板、内墙板等部件,多为轻质板材、加砌块、矿渣砖或轻质复合墙板。这些材料均为可再生资源,钢材的可回收率达80%以上,对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建筑垃圾大幅度减少,可促进循环经济的增长。在建造现场,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主体均为干法作业,节约大量水资源;无需模板和过多的脚手架,从而节省大量材料消耗。在建筑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时,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所产生的建筑耗能为混凝土建筑的83%,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混凝土建筑的71%。

  2.施工过程节能:装配式建筑结构主要特征表现在可提升利用率,如预先制作的构件采用流水线生产能循环利用生产机器和模具,现场拼装的建造方式减少了支撑模板的使用量等减少现场施工量,大幅度的提升质量、安全管理及成本控制效能。

  3.工期节约: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全套工艺流程的干法作业及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冬季施工的特点将极大节约工期成本。

  超低能耗建筑是指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通过保温隔热能力和气密性能更好的围护结构,采用高效新风热回收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并充分的利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的建筑。其主要实现途径如下:通过造型和布局优化,利用建筑自身的保温、隔热、遮阳、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等被动性措施,降低大部分能源消耗;采用高效的采暖、空调、通风、生活热水设备逐步降低设备正常运行能耗;通过带有热回收装置的新风,以很小的能耗保障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在通过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进行能源替代,达到超低能耗要求。

  因此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是指从设计、施工、建成使用到建筑寿命全过程降低能耗的概念,它既反映了建筑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能耗、环境污染降为最低,直至使用的过程中,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利用最大化,对使用的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同样降为最低。《辽宁省绿色建筑条例》第二十九条:“鼓励绿色建筑采用装配式、超低能耗等技术方面的要求进行建设”,您所建议的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就是将装配式技术与超低能耗技术融为一体的建筑。

  2018年省人大颁布了《辽宁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市政府先后出台了《营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建议》(营政办发〔2018〕6号)、《营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现代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建议》(营政办发〔2018〕11号)、《营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营口市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营政办发〔2018〕58号)3个关于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文件;市住建局为贯彻省、市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扶持建筑业公司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营住建发〔2018〕94号)、《关于印发〈营口市装配式建筑三年(2018-2020)发展规划〉的通知》(营住建发〔2018〕305号)2个细化扶持企业政策,加强了扶持企业力度,明确了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2020年营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营口市促进建筑业(装配式建筑)持续健康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营政办〔2020〕16号)健全了工作机制;2021年市政府落实省政府促进建筑业高水平发展的实施建议,出台了《营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建筑业高水平发展的实施建议》(营政办发〔2021〕4号)。

  2018年12月26日,营口市人民政府业务会议纪要(第41期),会议初步原则同意《关于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方案》,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按程序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会议要求:“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跟进,各县(市)区政府确定发展装配式建筑试点区域或示范项目,并制定进度表;由市工信局负责,优选装配式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和生产材料后台供应商,确保尽快形成产业规模”。

  2020年3月20日,《关于将营口理工学院和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二期新建工程作为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项目的请示》(营住建〔2020〕90号),我局以向市委申报,获批同意。

  我局自国家推进装配式建设政策出台后,格外的重视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对应国家和省在2019、2020、2021年连续3年组织申请辽宁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的工作,我局也分别组织了3次申报,截至目前共获批省级装配式基地8家,这8家装配式建筑公司分别是:

  其中国家级1家——辽宁金柏胜木结构科技有限公司(详见附件第一批),我市省级装配式基地占全省装配式基地总数的16%。营口市市省内少有的极具地方特色的产业基地集群所在地。这种特色体现在:

  ★自主知识产权各基地企业的核心技术均为该企业自主研发,且已具备生产、安装的标准体系,形成了厂标,部分企业甚至依托国家建科院、沈阳建筑大学、东北设计院,研制了可以推广普及的系列新产品,率先研编了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外围护部件系列标准,已经应用于项目建设。

  ★装配式木结构一枝独秀海星集团的金柏胜科技有限公司木结构设计、施工一体化技术为国内领航技术,该公司为国家装配式木结构协会会长级单位,为我省唯一的装配式木结构国家级基地,能够生产100米的无柱木结构梁…产品远销东北亚市场。

  营口小雨木结构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小雨木屋),是国内最早一批现代木结构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国内施工安装及售后服务于一体,在井干式木结构领域处于行业领先位置,攻克了密封、沉降不均、腐烂、防火、承重等,诸多技术瓶颈,掌握着行业最前沿的专业方面技术,并申请沉降构件、套装门窗套饰线、卡扣等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技术…

  ★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潜在能力巨大 除上述获评的国家、省级装配式基地企业外,其它装配式建造企业同样在积极实施装配式施工,探索、谋划向现代建筑业企业转型发展,如:营口金星新型环保材料有限公司(集成房屋)、华夏钢构建筑公司、辽宁联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拟投资30亿建设对全国的装配式生产基地)…“装配式企业热情高涨”;正如您所述:“东三省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产业规模发展空间”。我市(装配式)建材行业种类齐备,水泥、钢铁、玻璃、铝合金制品、塑钢门窗、电线电缆等前端产业产能充足。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一方面延伸了上述产业链条,另一方面原材料采购,节省了大量成本,易形成竞争优势。2020年,在我局的争取下,省住建厅[《辽宁省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辽住建〔2020〕61号)]将营口市列为钢结构全产业链发展试点城市之一,乘发展政策之东风,加之在运输成本上,营口市“一市多港”,区位优势显著,立足东北辐射内地及东北亚,未来将装配式建筑业发展打造成为我市的支柱型产业是极具可规划性和可实施性的。

  我们充分认识到我市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基础和条件“发挥地缘突出”及“产业链条门槛相对完备”等优势,保护企业高涨的热情,积极促进产业技术交流,如2019年6月,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装配式建筑及绿色建材交流大会(详见附件:装配式建筑及绿色建材产业交流大会),连续3年带领企业参加中国沈阳(国际)建筑业产业博览会,推动预制构配件及部品生产、钢结构等一批装配式建筑企业集聚集约发展,立足已获批的产业基地,逐步打造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

  2021年1月我市申报了辽宁盛铎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作为省“城市更新”第一批示范项目,该产业园规划项目用地26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

  1.建设创新大厦1万平方米,包括研发技术中心、产品检测中心、设计咨询中心、宣传培训中心、产业金融中心、展品展示中心等。创新大厦采用钢结构装配式,到达绿色低能耗健康建筑标准,争取实现装配率超过90%。

  2.生产基地20万平方米,包含以下内容:钢结构装配式外围护体系;钢混结构外围护体系;超低能耗外墙保温复合板;保温复合板(包括消除室内异味,分解空气中污染物的健康饰板);玻璃饰面保温复合;超低能耗复合板体系;叠合楼板、装配式楼梯;钢结构工厂;装配式木结构;整体卫浴、整体厨房;智能家具;新风系统。

  辽宁盛铎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承包“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项目”地点在鲅鱼圈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2.建设钢结构装配式、钢混结构装配式生产线.建设保温装饰一体板生产线.建设超低能耗墙板生产线.建设光伏玻璃生产线.建设钢材深加工暨装配式墙板框架加工厂一个

  目前,这一项目的申报已得到省住建厅科技处等部门的审核通过,并报至住建部。2021年12月8日,鲅鱼圈区人民政府区长孟鑫同志在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盛铎智能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等项目列为“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内容,市政府以及省住建厅同样高度关注,该项目正在按照计划有序推进中。

  营口辰威·丽湾12#、15#楼项目是适用我国不同气候区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探讨研究的示范项目,项目按照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设计建造方法,通过与住建部和德国能源署三方技术合作,该项目借鉴应用了德国和瑞典等国家先进节能技术体系。

  (1)采用了270mm厚德国巴斯夫石墨保温板和气密带等先进工艺及高效的外围护结构保温系统;

  ——因应用了高效的外围护结构外保温系统并带有高效热回收设备的通风系统等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技术,采用森德高性能热回收设备的通风系统可回收利用废气中75%以上的热能,建筑节能率达到90%以上。

  目前,我市装配式建筑没有针对投付使用的超低能耗设计,超低能耗建筑又没有实施装配式建造,因而完整意义上的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尚处于空白。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城市更新先导区合作框架协议》确定的“推行‘装配式+超低能耗+健康建筑’绿色建筑体系,培育钢结构等装配式示范产业基地,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化协同发展试点省建设…”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为此,2022年我局将立足省厅建筑节能“双控”指标任务及增强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明确工作要点如下:

  1.省厅已确定2025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比要达到30%;装配式占比逐年提升,2022年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即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要达到16%。我市“装配式建筑占比”绩效考核指标的完成完全依赖工业厂房是存在极大风险的,同时也与政策要求不符。由于各级、各部门班子的调整,需请示市政府,出台文件调整我市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协同发力。

  2.请示市政府协调发改、自然资源、审批(营商)等部门研究我市装配式建设项目的规划布局,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鼓励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推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于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宅,落实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的同时,从满足“十四五”发展的角度做好必要的项目储备。

  以示范工程为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绿色联盟等的桥梁纽带作用,梳理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尽快引导促进更多更好的绿色建造技术和管理经验应用于工程建设,强化激励作用,激发各责任主体和参建各方参与的积极性,提高绿色建造实践水平。

  5.树立具有地方技术特色的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装配式超低能耗骨干企业、龙头企业,推广普及智能化应用,推进、引导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特别是对已申报省厅并通过确立的“城市更新”项目—“盛铎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做好跟踪服务,带动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推动部品部件标准化、集成化生产,促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建材和绿色建造融合发展。积极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基地和园区建设,构建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体系。推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对我市建筑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做好跟踪服务,推动信息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

  6.提高信息化水平。增强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加强信息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进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设计、生产、运输、装配及全生命期管理,促进工业化建造。建立“互联网+”环境下的工程总承包项目多参与方协同工作模式,实现产业链各参与方之间在各阶段、各环节的协同工作。

  7.组织装配式建筑企业参加中国(沈阳)国际现代建筑产业博览会,并开展技术交流,为优秀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

  8.进一步推进校企联合,在积极争取省厅的指导下,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培育适合现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和技术工人队伍。

  9.推进科技研发。积极引导被动式住房、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等领域关键环节的本地项目研发和攻关。

  10.积极推广四新技术。以建设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为重点,推广我市自主创新企业核心技术,如外墙保温结构一体化集成建造体系。

  2018年3月29日,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扶持建筑业企业发展的实施方案》(营住建发〔2018〕94号)的通知, 从加大企业资质扶持力度、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等方面入手,扶持建筑业企业发展。

  (一)优化企业资质结构。积极推动本地建筑业企业升级、 增项。优化企业资质结构,支持总承包企业向国家政策支持的 交通、水利、港口、核电、通信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专业转型,鼓励企业进行相关专业增项;加强与交通、水利、电力等部门的联系,对企业申请资质给予支持,特别是争取我市未来几年内在公路、水利、电力等行业有企业申报一级资质;支持具有营口地方特色和特长的钢结构、桩基础、市政道路、装修装饰、建筑幕墙等优势专业承包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养高、精、尖队伍,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鼓励企业提档转型升级,对升特级企业开展政策辅导。对现有的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按照属地化原则,由各县(市)区政府进行“点对点”帮扶,扶持企业申报特级资质。

  按年度确定扶持培育企业名录,建立联系制度,及时掌握企业升特工作进程和在准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开展工作研究。通过组织召开联席会、座谈会、培训班、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扶持政策宣讲和业务辅导,帮助企业熟悉相关政策、标准和具体要求。各县(市)、区政府要出台奖励政策,对成功升至特级的施工总承包企业,由属地县(市)区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奖励。

  (三)鼓励一级企业直接申请二级资质。鼓励市内建筑业企业已取得房屋建筑、公路、市政公用、港口航道、水利水电、矿山、冶炼、石油化工、电力等专业中任意1项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的企业,直接向省厅申请上述其他专业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审批的资质除外,下同)。组织各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对本企业注册持证人员、工程业绩等进行梳理,对符合增项条件的专业进行增项,扩大企业经营范围。

  (四)鼓励外埠企业本地化经营。积极引进中央企业、大型外埠企业落户,发挥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带动和促进本地企业共同发展。积极为外埠特级建筑业企业在营设立的子公司向省建设厅争取尽快颁发与总公司资质类别相应的二级资质。为外埠一级以上企业在营设立的子公司直接颁发与其资质相对应的三级资质证书。取得二级、三级资质证书的外埠施工企业子公司视为本地企业同等管理,在营口地区参与招投标可分别放宽其资质营业范围至一级、二级。设立全资子公司的企业,母公司需出具授权证明、承诺书确认子公司合法性。

  (五)支持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申请资质。积极推进我市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大力引进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落户,并努力争取帮助其列入省级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名录,获得省级政策奖励。企业直接申请二级资质程序与申请新设立资质程序相同,人员需满足二级资质标准要求,专业技术负责人或建造师需主持完成过两项装配式建筑业绩。

  (六)简化流程,缩短审批时限。为扶持企业资质审查设立绿色通道,企业随报随受理,做好各项省级审批资质的初审受理 上报工作。对增项交通、水利、通信类资质的,简化技术审核环节,以专业部门审核意见为准;对母、子公司之间申报资质重组、合并、分立的,简化审批流程,不考核人员和企业业绩。 简化初始注册人员的审批流程,尽量缩短初始注册时间,对企业申报资质需引进的注册人员,随时协助办理注册变更。缩短市级审批资质流程,简化资质审核条件,市级审批权限内三级 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市政公用企业申报资质时,取消技术工人数量要求,由劳务企业提供技术工人保障。各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企业在具体项目施工过程中, 技术工人数量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七)培育旗舰企业。引导和鼓励市内骨干建筑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向建设施工一体化、设计施工一体化、建筑构件部品生产工厂化、全过程咨询企业转型,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支持优质总承包企业引入人才,向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型;加大力度扶持本土 3D打印、 现代木结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企业等符合现代建筑发展理念的企业扩大规模、增加产能,形成营口建筑业发展新优势;引导民营建筑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高管持股、员工支持股;以项目合作为基础,鼓励大型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通过与外埠大型房地产企业战略合作,拓展产业链条,增强融资能力;通过与交通、水利、民航、电力、铁路、化工等央企、 外埠大型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共同开拓市场,壮大自身实力。

  (八) 建立重点扶持企业名录。大力支持我市建筑业企业进入省级重点扶持企业名录,争取省级优惠政策。根据上年度建筑业企业完成的产值和企业信用综合评价情况进行排序,按年度发布市级重点扶持企业名录,包括10个规模最大企业、20 个成长最快企业、专业承包各3至5个特色企业等。对营口地区省、市级重点扶持企业实行一对一、点对点的包保扶持(取得二级、三级资质证书的外埠施工企业子公司可视为本地企业同等管理)。

  (九)放宽重点扶持企业资质承揽范围。试行对信用良好、 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能力、能够提供足额担保的本地重点扶持房建、市政企业,在其资质类别内依据其资质承揽业务范围放宽 30%,但不得超过上一资质等级承揽业务范围,工程项目经理应具备与工程规模相匹配的从业资格、有组织类似项目施工的经历。

  (十)支持重点扶持企业承揽工程。列入名录的重点扶持企业,优先参与市内国有资金投资(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重点工程、大型工程项目投标;投标时不再进行资格预审,减半收取投标保证金,类似业绩不作否定条件,同等条件优先中标。依法实行邀请招标的项目应优先向具有相应资质的重点扶持企业发出邀请书,同等条件优先发包给重点扶持企业。支持有条件的本市企业积极参与PPP、工程总承包项目建设,特别在轨道交通、地下管廊、海绵城市建设、棚户区改造等方面取得突破。鼓励中标PPP、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省外企业与本市重点扶持企业开展合作,或在营口成立全资子公司,并以子公司或联合体中本地企业为结算主体,带动本地企业发展。

  (十一)鼓励联合体投标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对于本市建筑业企业单独施工或投融资建设确有困难的市内标志性、大型工程项目,引导重点扶持企业与央企、国企组成联合体投标。 市内具备条件的重大项目,特别是公益性项目、市政公用项目、 轨道交通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要选取1 -2个标段作为试点,面向重点扶持企业与具备相应承包能力的央企、国企组成的联合体招标。对于承担过试点项目施工任务的本地企业,在今后的相同类型工程招标中资格预审优先入围。

  (十二)积极支持企业开拓域外市场。为企业“走出去” 搭建平台,适时组织企业推介活动,为开拓外埠市场提供有力支撑。引导企业参与“一带一路”以及各类功能区、国家级新区、城镇化试点地区建设,提高外埠市场份额。支持市内外大型建筑业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发挥成员企业在不同地域、专业领域的比较优势,共同承接大型基础设施和重大公共建筑项目。

  (十三)支持省、市级重点扶持企业科技创新和创先争优。 对重点扶持企业在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信息化建设、BIM技术应用、绿色施工、工法、专利及国家奖项申报等方面给予重点指导和服务,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为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企业提高科技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管理水平。对重点扶持企业申报各种奖项时予以优先受理和推荐,支持企业创先争优。

  2018年4月5日,《营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现代建筑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营政办发〔2018〕1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县(市)区、园区及国土资源、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行政审批等部门要制定现代建筑发展和实施的具体规划,从项目了立项、供地、土地规划出让条件、设计、审图等重点环节入手,分层级、有步骤地推进现代建筑产业发展。

  1.用地支持。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园区)管委会要优先保障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用地。国土资源部门将规划条件中的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比例及装配率、全装修面积、容积率奖励等内容在土地出让合同中予以明确。对采用装配式技术建造的项目,在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允许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

  2.立项支持。行政审批部门要在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文件中,明确装配式建筑相关要求。利用相关专项资金扶持装配式建筑产业项目,对集中连片建设的装配式建筑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奖励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责,对本地区在城市综合管廊、小城镇建设、新建养老基地、旅游地产等新建项目中,以及主要建筑未采用装配式建筑的项目的附属工程中(含物业中心、售楼处、幼儿园、会所等),优先采用钢结构、3D打印等装配式建筑。

  3.财政支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园区)可根据自身财力状况,建立专项扶持资金,并研究制定专项扶持资金使用方法,对装配式建筑基地和装配式试点示范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对主动采用装配式技术的非国有投资房地产项目,可依据其装配率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具体补贴政策由各县(市)区、园区自行确定。

  4.税收支持。符合新型墙体材料目录的部品部件的生产企业,可按规定享受增值税既退优惠政策。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成品住房发生的实际装修成本,可按规定在税前扣除。采用装配式技术的工程项目,可依法享受环保税减免政策。

  5.规划支持。规划部门应将装配式建筑发展纳入城市规划通则,并在如下方面重点实施:

  ——在营口地区内城市综合管廊、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建养老基地、旅游地产等新建项目的规划条件中,要求采用装配式建筑。

  ——在新建住宅、公建项目的规划条件中,明确其附属工程(含物业中心、售楼处、幼儿园、会所等)应采用钢结构、轻钢结构、3D打印等装配式建筑形式。

  ——对于新建公建、住宅小区,在具体规划条件时,应要求采用装配式立体车库。

  ——对于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的开发项目,在办理规划审批时,可根据项目规模不同,允许不超过规划总面积的5%不计入成交地块的容积率核算。

  6.验收方式支持。装配式建筑项目可实行主体结构分段验收。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开发建设项目,工程质量保证金以施工成本扣除装配式预制构件成本作为基数计取。

  7.商品房预售支持。对满足装配式建筑要求的商品房项目,安提供预售的商品房计算,在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并以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的情况下,可向行政审批部门申请预售许可,领取《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8.金融支持。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金融机构对购买装配式商品住房的,按照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积极给予支持,购买首套装配式建筑及全装修住宅,首付比例降低20%。使用公积金贷款或按揭贷款购买全装修住宅的,房款价应包含基础性装修费用计取(不含家具加电等)。

  10.统计体系支持。加强部门联动,积极培育和寻找推动建筑业发展的增长点和支撑力量,挖掘建筑业企业入库资源,努力实现应统尽统。按照现行国家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要求,做好建筑业产值等主要指标的统计工作。

  11.人才支持。大力扶持企业培养引入人才,加强校企协作,培养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支持企业人才引进,允许企业采用“先聘用、后调转”的方式,聘用装配式建筑急需人才主持施工装配式建筑工程。

  建筑产业体量巨大,任何一个技术环节的升级都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装配式建筑近年来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迅速形成了声势浩大、趋势鲜明的发展浪潮,在原有建筑业主要依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面临着装配式建筑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的巨大缺口。要达到30%装配式建筑比例的发展目标,不仅是装配式建筑巨大的市场空间,也是建筑行业人才发展的巨大空间,这就需要整个行业的管理、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进行知识扩充、提升和应用。

  在面临巨大人才缺口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引导、加大投入,支持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我局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做好学习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岗位、内容和目标。政府部门作为装配式建筑的推动者和引导者,要针对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制定培训计划和内容、重点培训岗位以及目标等。例如设计环节的折分深化设计、施工安装的套筒灌浆作业等内容要率先进行培训,以利于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同时,针对开发、设计、制作和施工等环节,结合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在政策解读、设计规范、质量标准、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培训也应加大工作力度。

  2.发挥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的作用,分层次、分领域、地开展培训活动。政府要做好引导和监管,引导行业协会重点对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制作、监理等在职和从业人员包括技术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进行学习培训,可颁发学习培训证明等证书;大专院校重点开展装配式建筑相关专业的基础技术学习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和专业,针对大学生等装配式建筑初学者;科研院所重点对装配式建筑的专业技术和管理进行学习培训,主要针对行业的高端管理和技术人员;装配式建筑的相关企业开展的培训,主要针对企业内部技术和管理人员,可以结合具体的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设计、制作和施工等环节进行培训,重点注重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实际操作和具体工作。

  3.通过组织或参加论坛、博览会、研讨会等会议活动形式,开展学习培训活动。虽然这些活动的学习是碎片化的,不够系统,但也是学习培训的重要补充,对建立系统的、完整的装配式建筑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这些会议活动也能很好地营造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良好舆论氛围,使更多的技术管理人员投入装配式建筑发展浪潮中。

  4.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在线网络学习培训。网络学习和培训可大幅度降低装配式建筑人才个人学习的成本,政府将引导和促进装配式建筑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将在线学习体系、社会学习体系、职业教育体系、终身学习体系与决策支持体系、专家库体系、情报分析体系相结合,通过网络在线学习,形成建筑产业职业教育完整的数据信息收集和应用体系。

  2019年6月26日,我局召开了“营口市首届装配式建筑及绿色建材产业交流大会”,曹桂喆副厅长受邀参加此次大会并致辞。此次产业交流大会,对参展企业扩大宣传,增进现代建筑技术学习、借鉴、交流,促进企业之间合作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是推进现代建筑产业发展,推动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政府为企业搭台,促进企业互学互鉴,资源共享的有力抓手,是在我省装配式建筑推广过程中的一个创新性举措,对推进我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我们专门制作了“营口市首届装配式建筑及绿色建材交流大会”图册,包含了我市出台的建筑业及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相关文件中的重点扶持政策,并在大会上向参会领导、企业家、从业者们做了宣贯。

  辽宁盛铎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就在我省率先开启了与省建筑学校的校企联合模式,对接装配式技术节点的实际应用,开展技术人员培养,2021年11月协同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组建实质性产业研联盟,在营口市备案;成立营口市企业专家工作站;建立辽宁盛铎职业技术技能培训中心。为地区和企业建筑“八大员培训”、BIM专业设计培训等进行专业培训。目前,我局正在积极协调辽宁盛铎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项目中宣传培训中心的合作事宜,优化营商环境,把做好服务落到实处。

  “全力发展我市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引领建筑业向智能化建造产业转型升级”任重而道远,我们还将继续在住建部、省住建厅的指导下,细化各类扶持政策和监管措施,不断培育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基地,打造各结构(专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积极引导支持鼓励设计、开发、施工、部品生产、物流以及科研单位组建装配式建筑企业联盟,或形成优势互补、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大型产业集团,推进绿色建材及集成建造,配套监管措施和机制建设,培育壮大现代建筑产业技术力量和专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