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飞凯材料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 2024-08-19 10:41:58 |   作者: kaiyun官方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的“化工行业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主要是做电子化工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电子化工材料作为电子信息与精细化工行业交叉形成的行业,行业专业性强、市场细分程度高,各市场供求以及发展状况存在很明显差异,目前公司四大主要营业产品分属屏幕显示材料、半导体材料、紫外固化材料以及有机合成材料四个应用领域,其行业市场情况如下:

  2023年以来,全球屏幕显示行业的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全球十家液晶电视面板厂减少为八家。从2023年1月起,SDC(三星显示)和CEC(中电)将退出市场。剩余的八家面板厂分别是BOE(京东方)、CSOT(华星光电)、HKC(惠科)、Innolux(群创)、CHOT(彩虹光电)、AUO(友达)、Sharp(夏普)和LGD(LG Display)。鉴于建设面板高代线所需的巨额投资,行业进入壁垒较高,新企业大规模进入该领域的可能性已经变得微乎其微。有观点认为,未来可能有更多国外厂商退出,至此,全球面板行业竞争格局已经基本稳固。根据统计数据,在第一季度,国内面板厂商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了70.9%,创下了历史新高。

  2023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不达预期,需求放缓,电视整机出货量下滑,但因厂商严格的控制了供给端,面板价格有所上涨。三季度,面板厂的稼动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并在7月达到顶峰。然而,自8月开始,国内高世代面板厂的平均稼动率已呈现下滑趋势,LCD TV面板价格的涨幅也在逐渐收窄。进入四季度,由于终端采购需求持续低迷,面板供需压力进一步加大,导致LCD面板价格在11月出现全面下滑。

  预计2024年上半年面板价格降幅逐渐收窄,个别偏小尺寸的面板价格有望止跌回暖。整体看来,LCD面板产业的供需关系逐渐转好,行业有望呈现景气向上的发展势头,面板产业的成长属性逐渐显现。

  中国面板行业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面板生产基地,主导全球LCD面板供应。同时也在新技术如大尺寸和曲面面板等领域不断发力。大陆LCD厂商稳步扩产,当前中国大陆宣布投建LCD/面板产线条。整体看来,产线亿元,LCD厂商项目投资规模巨大。当前面板产业已经较为成熟,从产业格局来看,根据液晶网信息,中国大陆面板厂京东方、TCL华星光电、惠科合计共有14条G8.5/G8.6以及4条G10.5/G11LCD产线,产能规模庞大,市场表现优异,根据洛图科技数据,2023年上半年,中国大陆面板厂的电视面板市占率达到70%,中国大陆面板厂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逐渐提高,为控产保价策略提供了充足的可行性。

  LCD产业中心逐渐转移至中国大陆,中国大陆面板厂已经基本能通过产线稼动率灵活调整实现对面板市场供需的动态调控,2023年的面板产业行情便证实了这一点,面板产业的周期属性趋弱,成长属性增强。面板作为国内率先取得突破并成功掌握话语权的高科技产业,伴随着需求端的复苏,面板产业链逐渐呈现温和增长的态势。京东方、TCL华星光电、惠科是全球LCD面板产业前三甲,或将伴随LCD面板产业的景气向好趋势释放可观的增长潜力。

  公司在该行业的相关这类的产品主要使用在于液晶显示行业,包括液晶显示用混晶材料及光刻胶产品,目前已取得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未来公司将在稳固行业地位和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不断研发新产品、改进工艺、优化产能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公司在液晶材料及光刻胶产品领域的市场占有率。

  集成电路(半导体)作为信息时代万物核心,产业牵引带动作用极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将引发国际产业分工的重大调整,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集成电路作为新兴起的产业的核心支撑,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当前,全球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进入重大调整变革期,维护好、保障好产业链及供应链安全稳定,已成为共同挑战和重大课题。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的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增长至5,735亿美元,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但增速正在由疾转缓。2023年第三季度全世界半导体销售额总计1,347亿美元,同比2022年三季度下降4.5%,但环比2023年二季度增长6.3%。截至11月底,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已连续9个月环比增长。受益于国际行情,中国半导体市场占全球半导体市场的销售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亚太地区正在发展成为全世界半导体行业的“基石”。韩国、日本、中国及中国台湾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占了重要的地位且重要性不断攀升。2020年,亚太地区在全球半导体的发展策略各有不同。其中,韩国致力于AI和5G技术相关半导体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日本占据材料和市场的上游优势,大力延伸发展中下游产业;中国在巨大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全力实现自给自足的半导体行业发展目标。中国台湾在半导体制造业方面的优势地位比较稳固,试图打造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体系。

  在全球半导体第三次产业转移浪潮下,我国凭借劳动力优势、技术引进、承接半导体产业的原始积累,加之中国大陆紧抓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两次发展机遇,半导体需求逐步扩大。我国是承接第三次半导体产业转移最具潜力的市场。未来,政府、资本和企业如何协作努力,共同把握住第三次半导体产业转移浪潮,仍是各方持续探讨的问题。

  中国半导体起步较晚,主要经历了起步探索、初步发展、加速发展和快速地发展4个阶段,在新时代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我国半导体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政府出台多项政策促进其发展,半导体行业正在进入大规模快速地发展阶段。

  中国半导体依托于丰富人口红利、庞大市场需求、稳定经济稳步的增长及产业扶持政策等众多有利条件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从2016年到2021年进入快速地发展期。据国联证券601456)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半导体销售额在2021年12月达到171.6亿美元单月销售额的高点后便开始环比下降,阶段低位为2023年2月,月销售额为109.7亿美元,随后便开始逐月环比提升,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份我国半导体销售额达144.6亿美元,环比增长4.4%,已连续9个月实现环比提升,并于2023年11月实现同比增长7.99%,历时16个月首次同比转正,整体继续保持回暖势头。

  据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自2011年至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总生产量实现了惊人的增长,从719.52亿块飞跃至3,594.3亿块,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7.45%。2022年因等不可抗力的影响,集成电路产量和需求量均有所下滑,分别为3,241.9亿块和5,892.3亿块,据工信部披露,2023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3,514亿块,同比增长9.6%。随着经济的全面复苏,预计未来我国集成电路的产量及需求量将重拾增长势头。

  集成电路产业目前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全球产业链的重构、技术的自主可控、先进与特色工艺、国产替代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这一切因素都在共同构筑着该产业的崭新未来。这将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但也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走向更加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公司在该行业的相关这类的产品主要专注于集成电路封装领域,并已在国内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随着我们国家国产替代趋势的日益加强,集成电路封装行业的市场空间有望经历迅速增加,这无疑将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有望逐步提升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

  光纤光缆行业作为信息通讯行业的重要部分,从始至终维持着稳健的发展步伐。近年来,在我国通信建设大规模需求的推动下,已经构建了从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到光网络产品的完整产业链。中国已然崛起为全球光纤光缆市场的龙头,并且稳坐全球光纤光缆制造的头把交椅。尽管近年来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但光纤光缆行业的整体运作状况仍然良好,市场需求也持续稳定。

  随着我国整体网络建设和数字化的经济发展,5G网络的建设及千兆光纤的升级等带动市场需求持续提升,光缆线路总长度稳步增长。据市场研究机构CRU预测,从2021年至2026年,中国的光缆需求量将保持2.9%的年复合增长率。据统计,截至2023年9月末,全国光缆线万公里。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3年全国光缆线万公里。

  就我国光纤光缆产量及光缆建设长度规模来看,前期受益于行业需求持续增长及产能扩张,国内光缆产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我国光缆产量由2013年的2.27亿芯公里增长至2017年的3.42亿芯公里。2018-2019年受运营商资本开支下降等影响,行业产量持续出现下跌,2020年以来在5G投资推动和FTTR带动下,光缆产量恢复增长,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光缆产量分别为3.22亿、3.46亿和3.23亿芯公里。

  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网络覆盖能力持续增强。在中国光纤渗透率已接近饱和,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整体朝高速率发展,但截至2021年,1,000Mbps及以上用户仅占比6.5%,光纤升级仍有较大空间,并且,国家积极地推进光纤通信网络的建设,多个“十四五”规划及“双千兆”行动计划均有明确提出全面部署千兆光纤网络。

  截至2023年底,我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6.36亿户,其中,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户为1.63亿户,占比由2021年的6.5%提升至2023年的25.7%,我国“双千兆”网络建设在过去三年间得到实质提升,但仍然具备进一步渗透发展的空间。在双千兆网络建设持续推进以及数字化的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持续深化的背景下,预计我国光纤光缆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并在2025年达到5,408亿元。在海外,世界各地密集制定光纤接入规划,加强覆盖广度与提升连接速率向千兆规模进发是未来各国网络建设重要发展趋势,家庭宽带市场需求持续旺盛,持续推动着全球宽带网络的光纤化改造,光纤接入向各国家庭用户延伸。未来,我国光纤光缆行业将迎来改造升级和5G、数据中心应用的逐步落地,这将有效支撑市场需求。

  自光纤通信实用化应用后,全球范畴内通信信息系统建设持续推进,约九成的信息通过光纤光缆进行传输。在竞争格局方面,光纤光缆行业各大厂商已经历多个通信周期建设的充分竞争,在2023年,全球前十大厂商占据光纤光缆市场88.2%的市场占有率。其中,中国厂商长飞光纤601869)、中天科技600522)、亨通光电600487)、烽火通信600498)、富通信息000836)分别占据11.3%、7.9%、8.9%、7.7%和6.1%,长飞光纤和亨通的市场占有率名列全球第二和第四,市场竞争力强劲。

  作为光缆市场的风向标,中国移动600941)的光缆采购量规模最为庞大,自2018年以来的四次招标中,中国移动采购普缆近5亿芯公里。中国移动在2023年9月开展了G.654E光纤光缆产品的集中采购,共计采购G.654E光纤光缆8,463皮长公里,折合122.79万芯公里,长飞光纤、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烽火通信分别占据40%、23%、20%、17%的标包比例。此次集采相较于2022批次规模上增长6,329皮长公里,折合89.55万芯公里,采购不含税金额报价由约9,077.33万元上升至约25,681.12万元,光纤光缆行业有望持续受益于400G网络建设。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601728)也均有大量采购需求:中国电信2023年室外光缆集采招标量为5,000万芯公里左右,中国联通于2022年集采光缆量达144万芯公里。

  除运营商市场外,非运营商市场需求也较为充裕。国家电网于2022年计划发展投资额为5,795亿元,较2021年增长44%;南方电网的固定资产资本预算达1,250亿元,同比增长26%。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分别计划投资2.23万亿元、6,700亿元。

  海外市场也呈现出积极的发展的新趋势。上半年以来,光棒、光纤、光缆的出口量与前两年同期相比均呈现大幅度增长。据海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1-6月光缆的出口量累计约为1,100.88万公里,同比增长101%。

  综上,在我国政策的推动下,特别是5G和千兆光网络建设的刺激下,光纤光缆的供需关系有望维持稳定态势。此外,非运营商市场和海外市场都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有望为光纤光缆行业注入新的活力。综合这一些因素,我们对光纤光缆行业的发展前途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

  公司的相关这类的产品主要使用在于光纤光缆领域。其中,公司的光纤光缆涂料系列新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占了重要地位,是公司业务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一些产品以其出色的性能和质量,赢得了广大新老客户的信赖和认可,为公司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药行业是一个集高的附加价值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也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格外的重视和扶持。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医药产业链,涵盖了从关键中间体、原料药到制剂的所有的环节,这为我们国家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消费市场。近年来,我们国家医药市场持续迅速增加。2017年至2021年,我们国家医药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2.7%。据IQVIA Market Prognosis预测,未来五年,我们国家医药市场将以4%-6%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至202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仍将维持在4%左右。

  医药制造业是一个周期性较弱、政策性较强的行业。在2023年,随国家医保局的成立以及带量采购政策的执行,医药工业的收入增速承压。据统计,截至2023年8月,该行业累计实现的营业收入为16,149.9亿元,与2022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3%;总利润则为2,217.2亿元,同比下降了18.3%。

  随着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医药中间体市场的规模也逐步扩大,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十分广阔。所谓医药中间体,是指在药品的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用于合成原料药或制剂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医药中间体通常不有必要进行GMP资质认证,可以在化工厂进行生产,达到一定的级别,即可用于药品的合成。

  目前,我国慢慢的变成了全球最大的医药中间体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全球药品供应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19年,我们国家医药中间体市场规模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重达60%。根据最新数据,2017-2022年,我国原料药出口量由896.15万吨增长至1,194万吨,复合年均增长率达5.9%,其中2022年出口额为517.86亿美元,同比增长24.04%。据行业分析师预测,到2024年,我国原料药的出口量有望进一步增至1,328万吨,这预示着我们国家医药中间体产业的未来发展前途仍然十分广阔。

  自2023年以来,医药中间体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上半年,受到逆全球化和全球经济发展形势不确定性的双重影响,医药中间体产品供应过剩的问题逐渐凸显,尤其是在化学药及原料药领域,由于供给过剩导致的去产能影响更为显著。据东吴证券2023年3季度的统计数据,A股中涉及44家原料药公司的收入与利润均呈现出下滑态势,平均收入总额同比下滑1.0%,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净利润总额和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总额分别下滑21.1%和18.3%。全世界内的去库存现象是导致原料药板块需求和价格受到冲击的根本原因。然而,预计从2024年上半年开始,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和市场的调整,医药中间体市场的供需状况有望逐步恢复平衡。

  展望未来,尽管目前医药中间体行业面临着各种挑战,但我们坚信,医药行业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潜力的行业。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增强以及医疗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对医药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同时,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也在持续不断的增加,为医药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医药中间体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公司在该行业的相关这类的产品主要使用在于抗病毒药物、抗生素以及心脑血管医药领域。未来公司将秉持着推动医药产业高水平发展的根本原则,加快技术创新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调整产业布局,实现高水平发展。同时,公司将加强新产品研究开发和工艺技术创新,提高产业链配套和智能化生产水平,优化产品产业体系,更好地融入国内外医药产业链及供应链。

  屏幕显示材料与半导体材料等电子化学材料产业链的终端应用领域广阔,需求分散化程度高,没有显著的行业周期性,主要受到国家及全球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福建沿海地区是我国电子产业的四大产业聚集区,相应的上下游企业也主要集中于此。受中国传统春节假期的影响,一般一季度电子化学材料的整体产销量相比来说较低,二季度开始慢慢地恢复,行业内企业一般下半年生产及销售规模会略高于上半年。

  紫外固化材料市场发展与下业紧密关联,同时又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当经济繁荣时,行业销量将保持稳定增长,当经济萧条时,行业销量将趋于减少,与国民经济发展周期保持正相关关系。我国光纤光缆、电子信息等紫外固化材料产品下游厂家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地区,为缩短供货周期以及提供快速技术服务,紫外固化材料厂家大多集中在下游厂家聚集的华南和华东地区。紫外固化材料产品营销售卖无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医药中间体市场发展受下游医药行业需求的影响而波动,周期性不明显,与医药行业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中国作为医药中间体生产和出口大国,无明显区域性特征,下游原料药厂商相对集中在江苏、四川、山东、浙江和广东等基础工业、原材料供应、科研和人才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省区。医药中间体行业无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自2002年成立以来,公司从光通信领域紫外固化材料的自主研发和生产开始,不断寻求行业间技术协同,目前已将核心经营事物的规模逐步拓展至半导体材料、屏幕显示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四大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未出现重大变化。

  公司紫外固化材料最重要的包含紫外固化光纤光缆涂覆材料及其他紫外固化材料。紫外固化光纤光缆涂覆材料产品大多数都用在光纤光缆制作的完整过程,保护光导玻璃纤维免受外界环境影响、保持其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光学性能,对光纤的强度、常规使用的寿命、光学性能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是通信光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紫外固化材料主要为塑胶表面处理型功能材料,能轻松实现耐刮擦、高光、哑光、高硬度、防尘防水、耐盐雾等特殊性能。公司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逐步掌握了紫外固化涂覆材料产品的多项核心技术,这中间还包括已掌握国内先进的紫外固化材料树脂合成技术。公司开发的光纤涂覆材料系列新产品获得了“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上海市重点新产品”、“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金奖(5G通信光纤涂覆材料的国产化)”等多项奖项。上海飞凯被评为“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上海市专利工作示范企业”、“上海市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度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张江之星成长型企业”,并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022年度科创先锋奖”等荣誉,上海飞凯研发基地被评为“宝山区光固化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宝山区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市光固化先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市外资企业研发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

  公司半导体材料最重要的包含应用于半导体制造及先进封装领域的光刻胶及湿制程电子化学品如显影液、蚀刻液、剥离液、电镀液等,用于集成电路传统封装领域的锡球、环氧塑封料等。公司开发的“芯片封装用锡合金微球项目”获得了“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在2023年宝山区质量创新成果大赛中,公司凭借“BARC金杂含量质量管控提高半导体光刻胶的分辨率”荣获“十佳案例”奖;公司控股子公司昆山兴凯是中高端元器件及IC封装所需的材料领域主要供货商之一,并被评为“苏州市企业技术中心”、“2022年度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3年度省级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

  公司全资子公司大瑞科技系全球BGA、CSP等高端IC封装用锡球的领导厂商。公司自2006年自主开发光刻制程配套化学品以来,积累了十几年的半导体材料制造经验和业内较强的研发能力,率先突破国外半导体材料生产厂商在半导体先进封装领域的技术垄断。

  公司屏幕显示材料最重要的包含用于TFT-LCD液晶显示面板制造领域的光刻胶、TN/STN型混合液晶、TFT型混合液晶、液晶单体及液晶中间体、用于OLED屏幕制造领域的配套材料等新材料。公司重要全资子公司和成显示掌握液晶显示材料关键技术,完成了国内第一款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TFT新结构单体及混合液晶的开发。和成显示是中高端TN/STN领域主要供应商,并且是国内少数可提供TFT类液晶材料的供应商之一。和成显示凭借其突出的研发技术能力及优秀的成果转化能力,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厅颁发的“3D用HTD型混合液晶材料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证书”、“STN用HSG型混合液晶材料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证书”、“TFT-LCD用HAG型混合液晶材料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证书”,同时被评为“江苏省新型显示用液晶材料工程中心”、“江苏省平板显示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企业重点研发机构”、“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十周年杰出贡献奖’”、“2023年度经济发展先进单位”、“2023年度市级总部企业”等。和成显示凭借“高穿透快响应型混合液晶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申请的发明专利“液晶组合物及其显示器件(专利号:ZL8.0)”、“一种聚合物稳定配向型液晶组合物及其应用(专利号:ZL7.1)”、“液晶组合物及液晶显示器件(专利号:ZL6.4)”分别获得南京专利金奖、第二十届、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金奖。

  公司医药中间体产品主要为各类卤代烃产品,主要有溴乙腈、溴乙酸叔丁酯、环己基苯、氯代环己烷等,多应用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以及心脑血管医药领域。公司凭借优秀的企业文化、先进的研发技术、良好的品控体系、周到的市场服务经验,逐渐在该领域开拓出较好的市场认可度。

  屏幕显示材料是现代面板显示产品制作的完整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上下游产业链由多个环节和参与者组成。上游产业链最重要的包含基础化学品生产、精细化工原料加工等环节。下游产业链主要与屏幕制造相关,包括面板厂商和智能手机、工控屏幕、电视整机等制造商。

  半导体材料是电子器件中逻辑、存储和模拟芯片制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生产涉及到多个产业链环节和参与者。上游产业链包括基础化学品生产、精细化工原料加工等环节,下游产业链则主要和半导体器件组装和电子科技类产品终端制造相关。

  紫外固化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材料,其上业主要是石油化学工业行业,提供紫外固化材料的主要原材料,而下业主要是光纤光缆制造商、汽车内饰件制造商、3C电子科技类产品塑胶件制造厂商以及功能薄膜制造厂商。

  公司医药中间体主要是卤代烃类非GMP中间体,用作原料药厂生产API制剂或GMP药物的原料。上业主要是基础化工原料生产、精细化工品加工等环节,下业主要是成品制剂厂商、原料药制造厂商等。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的“化工行业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模式

  1、2023年1月3日,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庆飞凯新材料有限公司取得了安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安庆飞凯新材料有限公司丙烯酸酯类及光刻胶产品升级改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宜环建函[2023]1号)。

  2、2023年6月20日,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庆飞凯新材料有限公司组织召开了安庆飞凯新材料有限公司6000t/a光固化树脂及表面处理涂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会,参加会议的专家及代表通过了该项目的环保竣工验收并出具了相关意见。

  3、2023年10月30日,公司全资孙公司江苏和成新材料有限公司取得了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江苏和成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0吨高性能混合液晶及200吨高纯电子显示单体材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宁环(六)建[2023]43号)。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未出现重大改变,亦未因核心管理团队或关键技术人员离职、设备或技术升级换代、特许经营权丧失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出现。公司在如下方面依旧保持核心竞争优势:

  公司以研发技术作为生存发展之本,经过多年的持续研发创新,掌握了主营业务领域的核心技术工艺。目前已获得授权国内发明专利615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境外发明专利166项,并有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具有多项在用的国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甚至国际领先的技术工艺。

  在屏幕显示材料方面,公司重要子公司和成显示凭借先进的混合液晶制造技术和业内较强的研发能力,率先突破国外液晶材料生产厂商的技术垄断,通过已掌握的屏幕显示材料关键技术,已经与大中型液晶面板厂商建立了长久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半导体材料方面,公司自2006年自主开发光刻制程配套化学品以来,积累了十几年的半导体材料制造经验和业内较强的研发能力,率先突破国外半导体材料生产厂商在半导体先进封装领域的技术垄断,通过自身的持续努力以及与下游客户多年技术合作,已经与国内外知名半导体制造、半导体封装厂商建立了长久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紫外固化材料方面,生产紫外固化材料最重要的原材料为低聚物(合成树脂),其基本功能通过低聚物的特性来实现。公司通过多年对紫外固化材料的研究,已经掌握了国内先进的紫外固化材料树脂合成技术,通过自制合成树脂,使得公司开发产品的功能更能实现用户个性化的要求。另外,公司亦是紫外固化材料领域极少数同时具备低聚物树脂合成技术和配方技术的企业之一,在新产品研究开发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最后,公司成立了小分子、大分子到高分子的有机合成能力和技术人才队伍,也拥有了各种有机合成的实验条件、测试条件、中试条件和生产能力。该技术的形成有利于公司别的产品的技术提升,小分子合成可以为大分子的合成提供原料,大分子合成又可以为高分子合成提供原料或技术借鉴,这样企业能从材料上游源头进行有机分子设计,来提升其产品的设计能力,可以开发出更有特点和性能优势的材料产品,帮助公司的产品逐步建立竞争优势。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称号,致力于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可持续研发创新模式,除慢慢地增加自身研发实力外,同时注重与专业研究院、高校、合作企业、产业联盟、学会协会合作与交流,积累了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分工协同创新的经验,形成了开放、前瞻的研发技术体系。目前已与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关系。

  公司掌握了产品中主要原材料低聚物树脂、单晶等的合成技术,有效提升了产品性能,稳定产品质量,降低了公司的产品成本,使得公司与同行业企业相比拥有较强的成本优势。此外,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公司利用研发技术,对产品配方以及工艺办法来进行深入研究,自我合成或替代价格较高的原材料,改进生产的基本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相关成本,保证采购质量,公司成立了供应商持续评价和全球遴选制度,对主要原材料的采购,不依赖于单一供应商。公司依据供应商合作期间所提供原材料的品质状况、生产技术能力、价格、交期、服务等项目对供应商做评估,定期对合格的供应商进行一次评定,确保生产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品质能力及供应价格能满足本公司的需求,最大限度保证了原材料的品质和采购时效性以及降低采购成本。

  公司坚持客户就是上帝的经营理念,在长期与客户合作的过程中,以稳定过硬的产品质量、强大的研发及产业化能力、诚实守信的商业信誉获得了客户的信赖和尊重,成为能够与客户并肩创造价值的商业伙伴。伴随着TFT液晶材料国产化率大幅度的提高,国内TFT液晶材料需求显著增加,公司抓住契机,就下游客户产线调整、专利应用及当前市场情况做专题分析,及时跟踪行业最新动态,积极拓展销售经营渠道,在维持重要客户的前提下,先后导入中大型液晶面板厂商的产品线,逐步加强市场开拓力度,扩大收入规模。公司通过自身的实力和持续的努力,凭借着技术优势、品质稳定以及快速反应机制,逐渐与大中型液晶面板厂商建立了长久的战略合作关系。

  公司自2006年以来一直在半导体行业配套材料领域深耕细作,随着我们国家半导体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公司在该领域的业绩也稳步提升,经过近二十年的积累以及并购整合资源,公司已在该领域内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同国内外的主要半导体行业相关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公司产品紫外固化光纤光缆涂覆材料由于其固化速度快、挥发性低、工艺适用窗口宽等优势,获得了下游光纤光缆厂商以及光纤光缆最终用户的高度认可和赞同,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下游客户基本覆盖了光纤光缆行业的国内上市公司以及知名制造企业等。公司始终秉承与客户一同成长的理念,不断按照每个客户的工艺升级要求改进产品性能,加大对紫外固化光纤光缆涂覆材料抗微弯、耐高温和高速拉丝性能的优化和改进,有力地巩固并扩大了市场份额。

  随着公司总部研发中心的投入使用,硬件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公司研发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国内客户使用产品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个性化的需求,下游客户改进生产的基本工艺或者开发新产品往往都会对所使用的产品提出新的功能性要求。针对该特点,公司在上海、南京、天津、杭州、深圳、成都和高雄分别建立了可以辐射到全国范围的客户服务点。为了进一步实现用户对于产品的特殊需求,公司制定了快速响应和全程跟踪两项措施。快速响应为当客户对材料的功能性提出特别的条件后,公司保证在24小时内有技术专员与客户沟通,第一时间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制定解决方案;全程跟踪即公司依据客户需求开发新产品后,在客户使用新产品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技术副总经理会在现场全程跟踪客户的生产过程,为客户提供产品改进方案,直至产品完全达到客户的要求。国外竞争对手由于其核心技术人员在海外,因此其在响应速度、服务质量以及深度上远不及公司。

  公司始终将品牌建设视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品牌已经在材料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在紫外固化材料和屏幕显示材料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多年来,公司通过国内外展会、提供技术服务、一对一访问等方式,向目标消费群体宣传其所关注的行业技术和产品的最新进展,进行高频率、多层次的整合营销活动,不断推动品牌建设。此外,公司本着诚信经营的原则,十分关注客户满意度和顾客口碑,通过提供优质产品和高质量服务来提高客户满意度,公司的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以品牌建设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也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出更多高品质、高性能的产品,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2023年度,面对宏观经济放缓和市场需求缩减的不利局面,公司各板块积极拓宽经营思路,提升服务意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充分挖掘客户潜在需求,整合公司各项资源,尝试和探索新型营销模式,强化各板块和各子公司之间内外联动,最大程度上调动经营人员工作积极性,在液晶面板、半导体制造等业务领域整合公司优势资源力量,进行了有效的开拓和提升,为未来的业务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报告期,公司上下克服市场竞争加剧等种种不利局面,从客户需求出发,以客户为中心,采取多效并举的措施开展业务经营活动,公司总体经营业务指标保持相对平稳,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正。

  公司非常重视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成效决定了与同行业企业竞争优势的差距。因此,公司近年来一直在优化生产管理环节,特别是重点围绕落实安全生产、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开展工作。另外,公司持续强化项目成本预算控制力度,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成本预决算成本控制,不仅强化了公司上下全员成本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公司专业品类多和多专业协同生产的成本优势,为公司持续改进生产作业流程和降本增效探索一条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发展之路。

  报告期,公司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综合管理体系与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精细化管理力度,针对在经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分析查找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持续改进,提升底线标准,落实具体管控要求,提升了管理效率,降低了成本费用。

  公司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第一核心竞争力,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及综合解决方案,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动产品核心技术研发,加强产品变革力度,持续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扩充产品线。报告期内,公司共投入研发费用18,923.5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94%,同比增长0.62%。报告期内,公司结合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不断丰富和完善现有工艺技术,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了为客户提供持续稳定品质产品的能力。另外,在新产品研发方面,继续扩大公司的产品应用领域,公司胆甾相电子纸液晶和PI-Less液晶已实现客户端验证,未来公司液晶将不断扩展到非显示领域;同时I-line光刻胶和248nm光刻胶抗反射层材料已实现部分客户量产,也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半导体光刻胶的竞争力。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获得各类专利证书共635项,其中,发明专利证书615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项;境内专利证书469项,境外专利证书166项;境外专利证书中台湾专利102项,美国专利31项,韩国专利16项,日本专利12项,印度专利3项,欧洲专利2项;另外,公司尚有365篇专利正在申请中,有3项专利已拿到授予发明专利权通知书。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83项,其中公司全资子公司和成显示的一项发明专利“液晶组合物及其显示器件(专利号:

  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和成显示、和成新材料、安庆飞凯、控股子公司昆山兴凯均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上海飞凯经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审核通过,被认定为“上海市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经上海市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建立的研发中心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审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此外,公司与上海大学合作成立“特种光波导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研究中心将以“芯片制造、激光产业、先进通信、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国家急需发展的特种应用领域为方向,以攻克特种光波导的技术壁垒为目标,实现相关产业链关键材料的自主可控。公司全资子公司和成显示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获得由南京平板显示行业协会给予的“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十周年杰出贡献奖’”荣誉称号。全资子公司安庆飞凯经安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安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审定,荣获“2022年度高新技术企业10强”称号。

  公司持续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让技术人员进入高校进行培训、交流,壮大公司研发队伍,为公司后续发展储备内生增长动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深化建设与上海大学合作成立的“特种光波导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旨在实现科研成果精准对接产品迭代、培养更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三链结合”,助推公司工艺提升、新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进程,努力实现国产进口替代。同时,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公司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立,是公司汇聚高精尖技术人才、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载体,也是提升科技软实力的重要里程碑。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人员进入高校进行培训、交流,壮大公司研发队伍,不断提升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

  公司持续强化项目全面管理,聚焦项目执行难点,精准发力,按照要求科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高效管理执行,完善并严格落实项目责任制,细化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单位,提高响应速度,做好统筹协调,力求做到按时保质的完成每个项目。报告期,公司可转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10000t/a紫外固化光纤涂覆材料扩建项目”以及“年产2000吨新型光引发剂项目”受市场环境、公司经营规划、产品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已不符合公司目前最新的战略规划,为了更好的贯彻公司的发展战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公司经营效益,公司及时对该部分募集资金变更用途,并积极推动变更后的募投项目“年产50吨高性能混合液晶及200吨高纯电子显示单体材料项目”和“丙烯酸酯类及光刻胶产品升级改造建设项目”以及其他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作,争取早日落地投产实现收益。同时,公司前期建设项目5000t/aTFT-LCD光刻胶项目和5500t/a合成新材料项目已向客户稳定供货,100t/a高性能光电新材料提纯项目的产能正稳步提升,OLED材料的试验能力和生产线建设亦在有序推进,亦为本报告期的利润贡献打下良好基础。

  公司多措并举,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和效能,将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表现、贡献大小与个人薪酬、岗位晋升、职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公司加强了员工职业培训与岗位交流,旨在提高员工适应新形势及新产品的职业能力。同时,公司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采用包括薪酬、员工福利、股权激励、员工持股在内的多种差异化的激励措施来稳定和扩大人才队伍,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为公司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公司为符合归属条件的172名激励对象共计2,469,040股办理完成股份归属手续。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最新规定,持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公司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体系,修订完善了《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独立董事工作制度》等公司规章制度,并制定了《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工作制度》,确保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合法合规,保障了公司与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

  长期以来,公司秉承“为高科技制造提供优质新材料”的企业宗旨,始终着眼于未来长远发展,持续深耕主营业务市场开拓,坚持研发创新,不断提供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新材料产品。

  首先,对于屏幕显示材料和紫外固化材料,公司将一方面通过提高产品品质、提升服务水平来稳定现有客户,另一方面在保持已有客户稳定的情况下积极开发新客户。就屏幕显示材料而言,公司将通过加大单晶、提纯及混晶生产方面的投入,为混合液晶产品提供更多的技术与生产支持,加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液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另外,在着力于OLED终端显示材料的自身研究开发工作的基础上,公司进一步加强与外部伙伴开展OLED显示行业配套材料合作关系,掌握OLED配套材料的专利技术,完成OLED材料专利技术的成果转化与规模化生产,提高OLED新型显示材料的“质”与“量”,并同时加大在非显示领域应用的液晶研发,尽早布局新的液晶市场。在紫外固化材料行业,公司将继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开拓新产品,扎实打牢公司在光纤光缆涂覆材料行业的市场地位,稳步扩大国内市场占有份额;其次,公司将继续大力推进海外市场的开拓工作,进一步提高海外市场的占有率;此外,公司还将横向拓展紫外固化材料的应用领域,加强其应用于汽车内饰件、3C领域的投入,从而提高紫外固化材料的盈利能力。

  再者,公司亦积极布局半导体材料行业,在如今半导体行业发展迅猛的背景下争取占领一定市场份额。公司将不断提升营销队伍水平,加强销售团队的管理和培训,努力稳定并新增屏幕显示材料和紫外固化材料的市场份额,提高半导体材料系列产品、医药中间体产品以及其他新产品的市场份额,发挥自身优势,以优质的服务打造核心竞争力,使公司始终占据市场的领先地位。半导体材料方面,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对于该行业配套电子化学品的资源投入,首先扩大公司半导体材料在半导体封装领域的应用,丰富半导体封装行业的配套半导体材料产品线;大力开展国内半导体封装领域用电镀液的市场工作,丰富公司在半导体封装领域的产品线,提升该系列产品的盈利能力;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公司会进一步积极通过与外部合作的方式进入半导体制造材料市场,力争尽快落实相关工作,以切入半导体前端制造用材料市场。在医药中间体行业,面对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民众健康意识增强,各国医疗保障体制不断完善的宏观环境,公司认为全球药物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扩大趋势。故而,公司将积极推进现有产品扩产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医药中间体、特种精细化学品的产能投入,充分满足国内原料药厂客户的需求;同时专注新产品开发,加快新产品产业化进程,提高产业链配套和智能化生产水平,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更好融入国内外医药产业链供应链。

  最后,公司还将紧抓国家政策方向、认真研判行业形势、坚持公司战略方针、精心谋划经营部署、果断采取措施行动,深耕主业、细作管理,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住基本盘、实现新发展。

  2024年,公司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适时积极开展资本运营,坚持产品经营和资本运作双轮驱动,进一步提升公司规模与竞争力。在保证内生稳健增长的前提下,围绕公司的主营业务,积极寻找符合公司长期战略方向的外延发展机会,加强产业融合,以推动公司主营业务整体发展,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

  公司始终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2024年将继续深耕屏幕显示材料、半导体材料、紫外固化材料和医药中间体材料领域,积极投入产品研发工作,以满足客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特殊要求。公司针对不同客户和市场应用场景,持续推动产品的研发创新,积极拓宽产品的应用领域,丰富产品体系,为客户提供丰富的产品选择和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差异化的应用要求。此外,公司将持续关注市场动态,积极参与各种行业交流活动,了解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充分利用内部技术资源,以及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机会,实现技术的快速迭代和产品的创新,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个性化的产品,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2024年,公司将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分析了解客户需求,了解产品升级方向,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性能,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密切关注最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结合公司的研发情况,拓宽产品应用领域。同时,公司亦将进一步开展产研学合作,引入高端人才,并积极推动技术人员进入高校进行培训、交流,壮大公司研发队伍,提升公司的研发和创新水平,促进公司产品性能的升级。

  2024年,公司将充分发挥已有客户资源的优势,积极巩固和稳定原有市场,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前提,进一步加大力度对国内外市场的拓展;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采取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加速国内外销售平台的布局。同时,公司亦将优化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加速产业链协同,增强公司快速扩充产能的抗风险能力以及行业市场竞争力。

  2024年,公司将持续加强人力资源规划和员工职业规划,健全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体系、内部激励政策及员工福利制度,加大人才引进及培养力度,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做好人才储备。另外,公司将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优势,适当推出中长期股权激励,加强核心人员的长效激励,提高核心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促进公司研、产、销综合能力提升,保障公司战略目标实现。

  2024年,公司将继续发挥董事会对内控管理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内控合规管理理念,持续完善制度化、标准化的内控管理体系,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促进公司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为公司经营的规范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性提供有力保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公司以往的实践经验,强化公司治理,不断推动企业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为公司长久健康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2024年度,公司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及时编制并披露公司定期报告和临时公告,在确保信息披露工作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和公平的基础上,增强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传递公司投资价值。同时,通过公司网站、企业公众号、业绩说明会、互动易平台、热线电话、电子邮件等多样的沟通渠道和方式加强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保障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对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参与决策权和监督权,加深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和认同,促进公司与投资者之间长期、稳定的良好互动关系。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屏幕显示材料、半导体材料、紫外固化材料及医药中间体等行业领域,这些行业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尽管公司目前主营业务所处市场发展趋于良性循环,但国际贸易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经济面临的挑战增加,下行压力加大。如果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内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或下业出现周期性变化,行业政策重大调整,对公司下业的生产状况产生不利影响,也将影响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对公司生产经营业绩造成影响。

  对此,公司将持续关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国内宏观政策、经济形势和市场动向,及时做出准确判断和科学决策,紧抓进口替代和行业整合机遇,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开发高端产品,深化与战略大客户合作,提升客户和产品结构层次;当下游个别行业出现波动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集中资源加大对其他行业的开发力度,及时开拓新兴领域和市场,降低业绩对单一行业的过度依赖风险。

  电子化工材料作为电子信息与精细化工行业交叉形成的行业,行业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为了保持公司在技术上的竞争地位,公司需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对现有产品进行优化并适时推出新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由于技术与产品创新均需要时间和资金投入,市场需求亦可能发生变化,以及研发过程及进度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研发结果不及预期,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公司有可能丧失技术和市场的领先地位。

  对此,公司将持续不断地对新产品进行研发创新投入,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持续进行工艺改进。公司通过不断持续的研究应用市场和客户动向,能够把握市场的发展方向,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积累了较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有一定的技术储备,能够降低新产品开发的风险。同时,公司积极在海外展开布局,使得公司能及时了解国际上最新的材料技术以及市场前沿动态,从而及时精确掌握技术研发方向以及市场开发领域,以全面提升公司的整体实力。

  公司生产涉及的原材料众多,占生产成本的比重比较高,近年来因国家环保监管趋严、部分原料厂家关停限产、全球经济通胀加剧等因素影响,基础化工原材料价格阶段性普遍上涨,公司液晶、紫外固化涂覆材料以及光刻胶等产品的原料价格受上游原料价格和市场供需关系影响,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如果未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则不利于公司的生产预算及成本控制,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对此,公司一方面加强与供应商战略合作,优化供应商结构,实行重点原材料集中统筹采购、个性原材料地方采购相结合,发挥规模采购优势,有效控制原料成本;另一方面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趋势,根据市场趋势调整采购周期,规范采购计划管理,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2017年公司收购昆山兴凯60.00%、和成显示100.00%股权、大瑞科技100.00%股权,2023年收购润奥化工33.04%股权,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相关交易形成的商誉不作摊销处理,但需在未来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商誉并未发生减值风险,若未来宏观经济形势萎靡或并购公司的市场情况、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导致经营状况和投资整合效果不达预期,则并购形成的商誉将继续存在减值风险,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会造成不利影响。

  对此,公司将在市场、客户、技术、运营及人员等方面充分发挥与并购子公司的协同效应。作为各收购公司的母公司,公司将进一步在技术、业务、资金等各个方面提供支持,通过持续跟踪关注并购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及行业趋势,以及业务、管理等方面的协同共进加强内部子公司管理,强化投后管理管控,整合资源,积极发挥持续竞争力,保障并购子公司稳定健康发展,将商誉对公司未来业绩影响程度及风险降至最低。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95,030.49万元,较期初增长10.74%,应收账款规模增长较快,未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应收账款金额将有可能继续增加,虽然公司的客户大部分为信用较好的大型客户,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较小,并且也按照审慎原则计提了坏账准备,但若未来行业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公司客户自身经营情况恶化,可能导致公司无法按期、足额收回货款,将会降低公司速度及运营效率,对公司的现金流或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对此,公司已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在日常工作也将按照每个客户评价体系做好客户信用管理工作,加强存量客户尤其是增量客户的信用管控;同时,公司将持续加强三项资金清理,加大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特别是账龄较长或已超期的应收账款,控制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随着公司不断发展,人员规模不断扩大,组织管理难度加大,公司面临的经营决策、风险控制、内部管理的风险也进一步提升,如果公司管理水平和效率不能及时得到提升,将会影响企业内部高效运营。

  对此,公司将根据内部组织变化,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和组织架构调整,持续强化信息化建设,梳理优化流程管理,建立高效、协同、可复制的流程化组织。

  公司属于精细化工行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着“三废”排放与综合治理问题,为此公司在生产线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因素,投入了较大规模的资金和资源,构建了标准较高、运行有效的环保管理体系,但公司在主要产品的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仍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及少量废水、废渣等污染物,不排除可能因操作失误等一些不可预计的因素,造成“三废”失控排放或偶然的环保事故而被有关环保部门处罚,进而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同时,随着国家对环保的要求不断提高及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政府可能会颁布新的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标准,增加排污治理成本,从而导致公司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公司的竞争力,影响收益水平。

  对此,公司将持续高度重视环保工作,积极响应国家环保要求,在履行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的同时,注重环保系统规划,通过加强“三废”治理研究、工艺改进、技术改造和生产的全部过程管理等措施降低环保风险。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